“流浪太阳”奇观领衔!2019年宁波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盘点,冬暖夏凉气象记

“流浪太阳”奇观领衔!2019年宁波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盘点,冬暖夏凉气象记"/

这标题信息量很大,包含了好几个关键点:
1. "“流浪太阳” (Wandering Sun)":这很可能指的是2019年宁波(或中国其他地区)出现的一种现象,即阳光时隐时现,或者日照时数异常,感觉太阳不太稳定,像个“流浪者”一样。这通常与大气环流异常、云量增多有关。 2. "冬暖夏凉 (Warm Winters, Cool Summers)":这是对2019年宁波气候的一个概括性描述。指的是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相对偏低,可能告别了以往“热冬冷夏”的极端模式。 3. "2019年宁波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发布 (Release of Top 10 Weather & Climate Events in Ningbo for 2019)":这是核心信息,表明宁波市(或其气象部门)已经整理并公布了2019年当地最重大的十个天气或气候变化事件。
"总结来说,这条消息的核心内容是:" 宁波市发布了2019年的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其中提到了“流浪太阳”这一现象以及全年“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
如果你想知道这十大事件具体是哪些,可能需要查找宁波当地气象局或官方媒体发布的详细公告。

相关内容:

中国宁波网记者 梅子满

今天下午,宁波市气象台发布2019年宁波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超强利奇马、三遇东风波、“流浪太阳”等上榜。

2019年宁波的天气复杂多变,气象灾害较为严重:全年降水量偏多,冬季连阴雨破记录,春季出现两次冰雹,梅汛期持久且暴雨多发,夏季三遇东风波,台风多影响重,汛期后旱情初现……这些气象灾害对宁波市民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复杂天气形势,气象部门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质量,全年共发布、更新、解除各类天气预警152次,最大限度减小灾害损失。

一、 全年降水多,台风频上门

宁波今年雨日173天,平均年降水量2014.8毫米,比常年偏多37%,居1953年以来第三位,其中慈溪、宁海创下建站以来最高纪录。冬季、梅汛期和台汛期降水均偏多,其中汛期降水量仅次于2016年。

全年影响台风5个,较常年偏多1-2个。分别是5号“丹娜丝”、9号“利奇马”、13号“玲玲”、17号“塔巴”和18号“米娜”。影响程度总体偏强,2个登陆台风(“利奇马”和“米娜”) 虽然没有直接登陆宁波,但均给宁波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

二、 年均温偏高,冬暖夏凉爽

全市年平均气温17.8度,较常年偏高0.8度,是1997年以来持续偏高的第23年。冬季(18年12月至19年2月)平均气温7.6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2度,暖冬现象明显。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6.5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度,其中7月偏低1.3度,是2000年以来第二凉爽的7月。全市平均高温日数15天,比常年偏少3天,且未出现39度以上极端高温。

三、 冬季连阴雨,翘首盼阳归

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宁波出现历史罕见连阴雨天气,多项指标达历史极值。全市平均降水量439毫米,是常年同期2.2倍,位居历史最多;全市平均降水日数57天,仅次于1968年的58天;平均日照时数138小时,位居历史最少。

期间主要出现两次过程,一次是18年12月3日至19年1月16日,历时45天;另一次是2月7日至3月9日,历时31天。两次连阴雨过程日照时数 均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长时间阴雨寡照给农事活动、交通出行、身心健康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诸多影响,市民朋友纷纷期盼“流浪太阳”回归。

四、 朝雾锁甬城,却掀摄影潮

正月初二早晨,我市出现大范围浓雾局部强浓雾,对春节假期交通产生一定影响。市气象台凌晨5时28分及时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春季受暖湿空气影响,5月16日至18日上午,我市沿海海面和核心港区航道频繁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低能见度天气,严重影响海上交通作业安全和港口经济效益,海事部门先后5次对多条航道进行雾航管制,管制总时长超24小时。

大雾天气虽有不便,但也引发市民对“雾锁甬城、宛如仙境”的摄影热潮。

五、 疾风伴闪电,冰雹袭甬南

今年春季强对流天气频发,多伴有强雷电、7-9级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其中出现两次冰雹过程,分别是3月21日中午和4月9日傍晚,降雹区域以宁 海、象山为主。3月21日象山本站测得最大直径5毫米的冰雹。两次冰雹过后的冷空气致24小时平均气温分别有6-8度和10-12度大幅降幅。

据气象信息员反馈,象山茅洋乡、西周镇等地茶叶茶芽及部分露天蔬菜遭受冰雹灾害。雹后冷空气对部分早春农产区造成影响。

六、 漫漫冷黄梅,期长雨量多

今年宁波入梅6月17日略偏迟,出梅7月17日明显偏迟,梅期长达30天,较常年(24天)偏长6天。全市平均雨量392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近七 成,是1997年以后最多的一年。梅期平均气温24.6度,较常年平均偏低2.4度,具有冷黄梅的特征。天气形势典型,共出现四轮强降水过程;但雨量分布 不均,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天气多发。

七、三遇东风波,暴雨来势汹

东风波是一种降水效率很高的热带天气系统,宁波地区平均2-3年一遇。今年夏天却每隔1月出现一次,实属罕见。7月3日凌晨,宁海东部、象山中西部 地区出现东风波暴雨过程,来势迅猛,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宁海胡陈单站雨量154毫米高居榜首,同时也是最大小时雨量86毫米的发生地。宁海连夜转移受灾群 众800余人,无人员伤亡。宁海、象山多个乡镇出现轻微山洪、塌方,民房、农田受淹。

8月3到4日,宁波南部再次遭遇东风波过程,象山、宁海、奉化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9月2日,受海上东风倒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慈溪、余姚、镇海、北仑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八、 超强利奇马,狂风携暴雨

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8月10日凌晨在台州温岭城南镇登陆,为建国后登陆浙江对宁波综合致灾强度第二位的台风:沿海海面10级以上大风持续 36小时;全市过程雨量277毫米,居全省第2位,宁海面雨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鄞州天童、五乡、北仑城区和春晓6小时雨量150年一遇,白溪流域短期内 两次强降水区域叠加,均破历史极值。市气象台发布最高等级的台风红色预警。

狂风暴雨致使我市部分城乡发生内涝,房屋倒塌,电力、交通、农业多方受损。截至8月13日,我市受灾人口高达62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7.6亿 元。宁波市干群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全力防御“利奇马”,共计转移27.9万人,安置人口11.3万人,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九、 全城御米娜,风雨潮碰头

1918号台风“米娜”10月1日晚上在舟山普陀登陆,是建国以来10月份唯一登陆浙北的台风,也是10月份登陆我省的第三个台风。我市沿海海面普 遍出现11-13级,9级以上持续超40小时;内陆奉化城区出现11级大风,全市大部地区8级以上持续超10小时。降水时段集中,期间恰逢农历天文大潮 汛,出现橙色警戒高潮位,风雨潮三碰头致使影响加重。宁波人民放弃休假风雨坚守,在各行各业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建国70周年保驾护航。

十、 秋燥少甘霖,人影缓旱情

10月15日出汛至11月中旬我市降水明显偏少,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一些地区气象干旱初现。风大雨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

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抓住为数不多的有利降水的天气形势,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降低火险等级、增加水库蓄水。

发布于 2025-08-20 06:28
收藏
1
上一篇:宁波70年气候变化盘点,气温攀升,酷暑现象加剧明显 下一篇:温州气候密码,宜人18.3℃平均气温,雾霾少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