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生活着的记忆,4.2万原住民共筑古城生活画卷

27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生活着的记忆,4.2万原住民共筑古城生活画卷"/

平遥古城确实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拥有超过2700年的悠久历史,从最早的“陶寺”遗址(虽非同一地点,但代表了早期文明),到后来的晋阳古城,再到明、清时期形成的规模宏大的平遥古城,历经多次兴衰与重建。
更重要的是,您提到的这一点非常关键:"目前仍有4.2万左右的居民生活在古城墙内"。这一点是平遥古城与其他许多被保护起来的古遗址或博物馆式古城最大的不同之一。
这4.2万原住民(通常被称为“古城村民”)的存在,赋予了平遥古城独特的“活着”的脉搏:
1. "真实性:" 他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气息、邻里关系,共同构成了古城最真实、最生动的面貌。清晨的叫卖声、傍晚的炊烟、市井的喧嚣,都是古城活力的一部分。 2. "文化传承:" 这些居民是平遥传统文化、习俗、方言和生活方式的直接继承者和实践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古城的建筑、街巷、传统行业(如票号、镖局)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3. "历史延续性:" 他们的祖先可能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们的生活轨迹与古城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感可知的生活体验。 4. "保护与发展的挑战:"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正是在保护

相关内容:

关于平遥,史称“古陶”,春秋属于晋国,战国时属于赵国,秦置平陶,西汉设中都京陵,北魏才开始称其为“平遥”。平遥,自古就是晋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意思是说它曾经非常繁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平遥县内,距太原只有85公里,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我们这一次选择自驾而来,非常轻松地就与它相遇,离开时却变得难舍难分。

平遥古城的古城池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至今还居住着约4.2万城市居民,平遥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

平遥人为保护这座古城,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努力,城里的老百姓要想住新房子,就必须搬到城外,城内的一砖一瓦都不可以擅自改动。所以说:看平遥古城,绝不仅仅是参观了古城墙、衙门、文庙、票号那几个景点就算认识平遥了,其实平遥古城的灵魂只有走街串巷,在那些古老的巷子和老宅里才寻得到。

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朝南,“龟”尾朝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称平遥为“龟城”之说。

古城的每一个城门都不正对着正街,它的南北街也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些都是充分考虑到山西的季风风向而修建,也就是避免穿堂风,您看,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想而知平遥古城有多讲究。

平遥古城堪称中国明清时期汉民族地区县城的活化石,它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形成了“左城隍、右县衙、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对称布局,颇有《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礼序遗风。

平遥古城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神奇之处便是路路相通,四通八达。我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漫无目的地在古城里游走,时常能感知到古城的倾诉,不分白天或是夜晚,我在心里默默与它的交谈,一不留神就是千年。

无论怎样在古城里游荡,有趣的是,总会不经意间一抬头就望见了市楼,市楼是古城里最高的建筑,它是古城商业兴起的标志,也是古城商业繁荣的见证。

自古,平遥人就有经商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吃苦耐劳,并善于把握商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前平遥比较贫瘠,自古平遥人就会出外闯荡,骨子里天然就有一种拼搏精神,当时有句谚语说“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平遥人”。也正因为如此,最终平遥成为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当时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

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51家票号,平遥就占了22家,这不是偶然现象。 正是因为平遥人四处闯荡,将生意做到全世界,票号作为伴随商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金融行为,逐渐发展起来。所以说,在古城里我们所见到的日升昌不仅是现代银行的乡下鼻祖,更是开创了现代商业的先河。

行走在平遥古城的古街巷里,总是感觉有一种力量推着你前行,那是古城厚重历史文化背后,沉淀千年的厚积薄发、奋勇向前的动力。我与古城仅仅缠绵2日,就有些舍不得离开,它被深深地藏在心里,时常会想念它。

蜀黍在这里写了很多的文章、拍摄了很多的视频,但是仍然觉得不过瘾,依然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跟你交谈,蜀黍愿意蹲坐在温暖阳光下的一处墙角儿,坐在小板凳上,慢条斯理地再给你讲讲最新的旅行故事,也许这一讲,就是一生!请你关注我吧,我们路上不见不散。

发布于 2025-08-19 21:43
收藏
1
上一篇:平遥古城深度游攻略,景点全解析·旅行日记·美食探店·避开旅行陷阱指南 下一篇:【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深度探访,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