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高温、高湿,人体代谢加快,出汗增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压波动,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一病区医生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较弱,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加上部分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自主神经调节受损的影响,加之不敢开空调,部分患者误认为“吹空调会诱发心脏病”,导致室内温度过高;心衰患者可能因医生建议“限水”而饮水不足,忽视高温下的额外需求;晨练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未及时补充电解质;比普通人更容易中暑,且中暑后病情进展更快、更危险。

心血管病患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出现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
突出的心脏症状:心绞痛样胸痛;心律失常如出现早搏及房颤等,甚至出现晕厥;突发呼吸困难,为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表现, 血压剧烈波动,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或低血压休克。
更早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突发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共济失调。
及较多见的不典型症状:如体温可能不升高,老年人尤其常见。
以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如突然暴躁,突发尿失禁,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如有上述症状出现的先兆应立即先做简单的处理: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扇风降温;少量多次喝淡盐水(500ml水+1~2g盐),或口服补液盐。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重点部位颈部、腋下、腹股沟;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若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立即就医抢救。

① “三低一高”原则:低盐、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
盐摄入<5克/天(警惕隐形盐:酱油、酱菜、加工食品);
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少吃内脏、肥肉。
② 补水技巧:
少量多次饮水(每小时200-300ml),以温开水、淡绿茶、柠檬水为宜;
避免冰镇饮料(可能引发血管痉挛)。
③ 推荐菜谱:凉拌苦瓜木耳、冬瓜薏米汤、蒸鲈鱼。
2. 电解质平衡①重点补充:钾(香蕉、菠菜、紫菜)、镁(坚果、燕麦)、钙(豆制品);
②出汗多时可喝淡盐糖水(500ml水+1-2克盐+5克糖)。
3. 生活习惯调整①避免极端温差:
空调温度设26-28℃,避免直吹;
室内外温差<8℃,外出应穿透气,宽松,浅色衣物,戴遮阳帽。
②运动建议:
选清晨或傍晚,做温和运动(太极拳、散步);
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
③保证睡眠:
午休30分钟,减轻心脏负荷。
4. 高危人群特别提示①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
定时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遵医嘱调整用药(如利尿剂需注意补钾);
随身携带急救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
②糖尿病患者:
警惕脱水诱发高渗性昏迷,监测血糖。
5.中医调理建议①代茶饮
西洋参3片+麦冬5克+五味子3克(益气养阴,适合气短乏力者);
山楂10克+荷叶5克(降脂化瘀,适合血脂高者)。
②穴位按摩保健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按压3-5分钟,缓解心慌、胸闷;
艾灸:心俞、膻中(适用于阳虚患者)。
③特色疗法推荐
三伏贴(预防用)
取穴:心俞、膻中、关元;
药物:附子、肉桂、甘遂等份研末姜汁调。
药枕疗法:
组成:菊花500g、决明子300g、夏枯草200g;
功效:清肝降压,安神助眠。
足浴方:
基础方:夜交藤30g、钩藤20g、罗布麻叶15g;
用法:煎汤泡足,水温40℃以下。
在三伏天里,希望西安市第五医院心血管一病区这份护心法则让心血管患者安稳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