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XX书的时候,看到我以前最常去的一家电影院,发出停业公告,因为租赁合同到期,计划820正式闭店。
一、
这家电影院就藏在深圳音乐厅下面,旁边是图书馆和中心书城等这些文化地标。
影城排片也很有个性,偏向影迷口味,经常反映一些比较冷门和文艺的电影,疫情期间还升级了放映机,更换了银幕和座椅,放映质量一直没落下,环境还算不错的。
记得10多年前在那里看过《失恋33天》、《蝙蝠侠》、《捉妖记》等电影,那时候还在一家官媒上班,有时候值班晚了,就走到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再回去。
或者晚上兴致所至,看一场午夜电影再走路回家。
当时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一方面屏幕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国产电影质量提升。
随着《港囧》票房突破10几亿,2013年来了一波影视股行情,光线传媒这样的公司在那段时间经常大涨。
然而10几年后,全国电影院很多都走向了萧条,从商业模式来看,电影院要付租金,再算上人工成本、水电费、设备折旧、票房分账比例等,票的钱只有一半到影院,摊下来场均13-15人以上才能赚钱。
可是如果你这两年去看电影,可以发现,经常是一场电影不到5人,甚至是包场。
电影院正在大规模亏损,这两年,陆续已经看到很多电影院关门就业了。
二、
电影院,包括电影行业的未来,个人认为是很黯淡的。
已经没有任何机会。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需求端:观影人次下降
观众习惯改变:短视频、流媒体(爱奇艺、腾讯视频、Netflix 等)提供了大量娱乐内容,随时随地能看,而且更新快、价格低。年轻人娱乐选择多元化,电影院不再是“约会和社交的第一选择”。
票价上涨:一二线城市的普通票动辄 50-80 元,节假日更高,很多人觉得“不值”了,尤其是影片质量不稳定时。
内容同质化:一些国产片口碑差、大片稀缺,观众的观影积极性下降。
经济压力:居民消费趋向理性,娱乐支出被压缩。
2. 供给端:影院数量过剩
过度扩张遗留问题:2015-2019 年中国影院快速扩张,银幕总数一度全球第一,但很多建在三四线城市或商场内的影院缺乏足够客流。
租金和人工成本刚性:商场租金上涨、员工工资支出硬成本高,一旦票房不稳定,现金流就断裂。
3. 产业链与分账模式问题
分账比例偏低:通常影院从票房中拿 50% 左右,剩下要分给片方、发行方和缴税,利润很薄。
影片档期和供片质量不稳定:国产片爆款少,进口片引进受限,有时“无片可放”。
个人预测,未来电影院数量会大幅减少,集中到城市或商圈核心地段,形成“小而精”模式。
三、
对投资的一些思考
巴菲特喜欢买消费品,消费也经常出大牛股,因为这些公司、这些产品都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名气深入人心,它们的业务也非常容易理解和计算,一旦势头起来了利润非常高,有的还很稳定。
但是消费品极其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护城河和不可替代。消费品的一个特征是消费者喜新厌旧,一旦不受市场欢迎了,下坠非常剧烈,且绝大部分不可能再出现反弹了。
而随着时代在变化,具有护城河的消费品非常少(如可口可乐、苹果、吉列)。
电影院这种模式,实际是争夺消费者的娱乐时间。
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形态,抖音、小红书、微信、手游、3A游戏等吸引力对年轻人来说,大概率比看电影要大的多。
抖音看一个视频不满意了,几秒钟就换一个,还可以直播互动;而电影你花了几十块钱,即使不好看,很多人还要熬下去,这种模式就是被降维打击,很难持续的。
在多年垃圾电影的煎熬下,观众也学乖了,仅愿意为知名的、在朋友圈发酵的高质量影片买单,而放弃大部分不知名的电影。
所以现在看到,很多电影明星也无戏可拍,开始在网上直播卖货。
其实不光是中国电影市场下行,国外市场也是冷冷清清,多部大片低于预期,现在娱乐的东西太多了,年轻人更喜欢演唱会、音乐节、手游、STEAM游戏、PS5、二次元、潮玩这些偏重线下,有参与感的娱乐。
对投资来说,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去观察社会的变化,商品的趋势,找到其中具有未来竞争力的新兴消费公司,而放弃没有前景的公司。
就注意力经济来说,随着电影、纸媒、广播等的落寞,人们的注意力去了哪里呢,实际上,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崛起。

比如:
1、游戏化产品 & 元宇宙平台:Roblox,沉浸式体验 + 社交互动,让用户的时间和金钱都留在虚拟世界。
商业模式:虚拟道具销售、会员订阅、广告合作(虚拟场景品牌植入)
2、AI驱动的个性化内容,用数据洞察+生成能力,定制化到几乎“读懂你心思”,看到社媒上大批屌丝逆袭的爽文短剧流行。
代表:短剧、新闻摘要、个性化音乐。
商业模式:按需付费订阅(如AI新闻)、 数据服务(分析用户兴趣)、 广告精准投放
3、播客与长音频经济
如Spotify、Apple Podcasts,利用碎片化时间(通勤、健身)抓住用户注意力。
商业模式:订阅+付费专栏、 品牌赞助、内容周边衍生品
4、跨平台IP联动,从网络小说、漫画书 →动画片、 短剧 → 游戏 → 周边潮玩 → 线下活动。多触点覆盖,让用户无处可逃(愉快地“被围剿”)。
商业模式:全链路变现,用户生命周期延长,典型案例就是美国漫威、日本万代和中国泡泡马特。
5、手游。
近日,外媒Mobilegamer.biz发布了2025年7月的全球手游收入榜。腾讯旗下《王者荣耀》长期稳居榜首,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也排名前10。
所以,只要注意观察,生活里还是可以发掘很多优质信息的,如果找到新兴消费赛道的优质公司,那么机会或就在其中。
更多专业分析文章
仓都加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中所列公司或股票名,仅是案例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