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三座“千年古县”,皇帝亲赐名,历史底蕴深厚

安徽省三座“千年古县”,皇帝亲赐名,历史底蕴深厚"/

安徽省确实拥有多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县,其中最常被称为拥有“千年古县”美誉,并且其县名由皇帝亲自赐名的,通常指的是以下三个:
1. "凤阳县 (Fèngyáng Xiàn)" "历史渊源:" 凤阳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名为“钟离”。 "皇帝赐名:" 南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因县城北有凤凰山,南有山峦形似凤凰,遂改县名为“凤阳”,寓意吉祥。这是一个典型的由皇帝根据地理特征赐名的例子。
2. "歙县 (Shè Xiàn)" "历史渊源:" 歙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原为歙县,后改为歙郡。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复称歙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皇帝赐名:" 北宋时期,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因歙地多山,且徽宗崇尚道教,认为此地“山水秀丽,宛如仙境”,遂下旨将歙县易名为“歙州”。虽然州和县是不同层级,但也是皇帝赐名,且“歙”字一直保留

相关内容: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省共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5个县。其中,就凤阳县、定远县、怀宁县这三个县,不仅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名字都是皇帝亲赐。

首先,就凤阳县来说,古称“钟离”、“濠州”。作为滁州市的下辖县,凤阳是全国较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举世闻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早在春秋时期,在今凤翔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战国时期,凤阳地区属于楚国。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在该地区正式设立钟离县(治临淮关)。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该地区属淮南郡(治今寿县)。杨坚建立隋朝后,改豪州为钟离郡。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钟离县属淮南道豪州。公元808年,也即唐朝末期时,改豪河为濠河,改豪州为濠州。

进入到北宋这一历史阶段,钟离县初隶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南宋时期,曾一度将濠州的州治迁往定远。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钟离县为中立县,同时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南麓建中都。五年后,朱元璋将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迁往新城(即今府城),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4乡设凤阳县。关于凤阳这个地名,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

定远县和凤阳县一样,也属于滁州市。在战国时期,定远县属于楚国。秦朝时期,定远县属九江郡辖的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东城(治今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县。南朝时期,梁武帝正式以“定远”为县名。对于定远这个名字的由来,历史上一般认为是在公元504年,蔡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清朝初期,定远县属江南省。康熙皇帝在位时,江南省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定远县属安徽省凤阳府。

最后,怀宁县属于安庆市。公元前202年,西汉废衡山王国置淮南王国,怀宁属淮南王国。到汉武帝在位时,该地区为庐江郡,皖、枞两县分领。东晋时期,刘裕平桓玄之乱后,晋安帝司马德宗于此立身,故取“怀宁兹土”之意赐名怀宁。自东晋时期至今,怀宁县这个名称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截至2012年,怀宁县面积达到127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70万人。

文/情怀历史

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发布于 2025-08-17 10:28
收藏
1
上一篇:安徽马鞍山两千年古县揭秘,你的家乡在其中吗? 下一篇:探寻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铜陵,城市名字背后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