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安门城楼,12位画像曾挂过的风云人物,其中一人仅亮相一日

揭秘天安门城楼,12位画像曾挂过的风云人物,其中一人仅亮相一日"/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领袖画像,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变化。目前(自2014年12月1日起),悬挂的画像有"七位":
1. "毛泽东" (Mao Zedong) 2. "周恩来" (Zhou Enlai) 3. "刘少奇" (Liu Shaoqi) 4. "朱德" (Zhu De) 5. "邓小平" (Deng Xiaoping) 6. "陈云" (Chen Yun) 7. "李大钊" (Li Dazhao) - 2019年新增
"关于“12个人画像”和“只挂了一天”的说法:"
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悬挂的画像。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之外,还悬挂了以下几位领导人的画像:
"林彪" (Lin Biao) - 1970年8月7日画像被挂上,但在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后下落不明(官方说法是坠机身亡)。 "董必武" (Dong Biwu) "乌兰夫" (Wulunfu) "徐向前" (Xu Forwarding) "聂荣臻" (Nie Rongzheng) "叶剑英"

相关内容:

天安门故事:那些挂在城楼上的脸

长安街是北京实实在在的“大动脉”,白天晚上的,一刻也没歇着。要问这城里有多少人从它身上走过?说句不夸张的话,各色人、有事的、闲逛的,两百年都数不清。不光是路,长安街像是从明朝就躺在北京心脏里的一条记忆带。走在这条路上,你能感觉到有点说不清的“气”,仿佛长治久安的希望和沉甸甸的历史,都绑在一起。

可北京这地方,不是一直都这么体面。有时候,日子过得风光得像春日耀眼的阳光;有时候,也会碰到猛地一场大雨,连御道两边的老槐树都被抽得直晃悠。说到这天安门,你想想,多少北京人、外地人、甚至外国人,从小就得在书本、电影、照片里瞅过它。可要是真站在那朱红的高墙下,看金光闪闪的琉璃瓦顶,想象一下一百年前、五百年前的世界——那种心里微微发紧又忍不住仰头看的感觉,谁站谁知道。

说起来,现在的天安门,正儿八经开建是明朝永乐那会。那时候,建国立都,大兴土木,皇帝既想在地面上盖出气派,也想让天下人看见自己的威仪。天安门的前身叫“承天门”,说白了,就是照着南京那边的“承天门”复制一座,挂着“奉天承运”的意味,还比现在小一点。

可别以为它一生下来就是个吉祥物。大门口的风水宝地,挡不住的是天灾人祸。最早的那一劫,说来也有点荒谬,是被一场雷雨给劈的。那天,天乌得像糊了锅底,雷电像刀一样一刀劈下来。北京城里头一家家都慌了神,点起蜡烛,等着风停雨歇。突然间好几个孩子屁颠颠跑街上,哭喊着——“承天门着火啦!”

古时候救火没现在这么讲究,高门大户也难不倒山火一场。火没退下,门倒了大半,还留着一股子烧焦木头味道在风里飘着。说起来,历史真的不怎么心软。距离这次火灾才过去八年,刚刚修补整齐还没来得及光鲜热闹,又一把大火把承天门烧了。可这回不是天降,而是人灾。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首都这点根骨都挡不住人心火热。他站在门前,冲天大喊“以后我才是天!”一箭把牌匾射落,众人一拥而上,烧垮了旧王朝的门脸。

后来顺治登基,清军进城。花了大把银子、心思,把这门又整了回来,也换了牌匾,改叫“天安门”。意思跟当初差不太多,可换了人、换了朝,底下的泥土都蹚出不一样的脚印。

这门的苦头还没过去。清末那阵,光绪在上头无所作为,列强一来就是八国联军,说帮清政府,其实是直接进了北京,抢了烧,烧了抢。你听说过吗?自己家园被外人一通炮轰,园林、城门都成了泄愤的靶子。天安门算命好,石头垒的,没让炮弹一块块削个精光,但那几枚炮弹下去,也够它体皮发黑,剩一口气苟着,不死不活地撑到了下一个世道。

你别觉得门就是门。天安门站在那儿,遇过几次大难。北京城黎明之前的黑暗,就是它陪着过的。后来呢,新中国成立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那天,门口人头攒动,毛主席站在刚补好的天安门,声音一点不颤,说了那句全国都等着的话——新中国成立了。台上台下,多少人哭,多少人笑,多少人心里想着“天亮了”。

说起来,这天安门上挂领袖画像的讲究,也不是新中国才有的先河。第一个把自己头像挂这儿的,是袁世凯。袁大总统复辟称帝,为了“装大”,让工匠特地给他画了幅画像,嘱咐人高高地挂上天安门。怕人不服嘛,他又拉上了孙中山的画像,意思两位一块挂,壮个场面。

从那以后,谁要是觉得自己手里权柄正数第一,都会想在天安门挂个像,算是一种宣誓——正统、名分、权威都在我。不管是蒋介石,还是后来功勋将领、老一辈革命家,谁的画像能挂一天,就至少留下一道印记。

咱们说的这些有名的,像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聂荣臻、叶剑英什么的,还真有一段时间都在天安门上短短地出现过。还有一位是女性,是宋庆龄。她身份特殊,是孙中山夫人,本该站在国民党那一头,可人家偏偏一路支持新中国,做了不少实事。只是没留下多少影像材料,像这样一个女人,她的画像具体挂了多长,是哪个日子,谁也说不太清楚。世上的事,有时候就是这样,走到最后没人记得是怎么走过来的。

天安门上挂过画像的,传下来总共十二个人。时间最长的肯定是毛主席,这个不用说。从大典开始,到各大节日,他的头像就在那黄金地段,成了惯例。时间最短、路数最不寻常的人,是老苏联的斯大林。你想想,中国这地方,除了自己人,基本上没谁能在天安门拍个“挂像照”——斯大林算个特殊。

斯大林的故事吧,夹杂着国家、个人、理念的杂音。说到底,那是个矛盾很深的人,指点千军时候果决、狠辣,让整个世界都怕。可一转头,对人对国家却容易冷冰冰。毛主席心里对他有种“不情愿的佩服”——佩服人脉和实力,却真不喜欢他那些动不动就拿“框框”压别人的做法。

新中国初年,百废待兴,苏联能帮就帮。这边求稳,那边不妥协。毛主席想废掉老国民党时期跟苏联签的“赔本买卖”,斯大林偏不搭理,一直推拖着。直到自己70岁寿辰,毛主席才获准进苏联,那趟火车一坐,谁敢说不是跑着忍着去求人?

可不管外交怎么弯弯绕,人心还是能抒点情。抗美援朝那会,斯大林是给了中国不小的军援,这点历史背不掉。等斯大林去世的时候,中国这头表达了沉痛哀悼,还专门把他画像挂在天安门上,只是这一回,只挂了一天。之后再没人打破这“本地人专属”的规矩。

要说天安门上的故事,是门外的烟云,也是门内的沧桑。谁谁的画像挂过,谁砸过门楣,谁在城下哭过笑过,都留了痕迹。北京的风从明清吹到今天,只要天安门还在,总得有新的人来往、说话、走过、抬头看这座门。有时候我忍不住想:等再过一百年,会不会有新的名字,新的面孔,新的心事写进这门楼的故事里?那些被挂在天安门上的脸、那些目睹过风浪的大门,到底记住了多少人间的浮沉风雨?

这事儿,说到底,还真说不完。

发布于 2025-08-16 21:28
收藏
1
上一篇:屹立600年不倒!揭秘天安门华表,4根20吨巨石背后的特殊象征意义 下一篇:1969年天安门神秘重建现惊人发现,工人挖出7枚炮弹,专家证实为外国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