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情况下,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15日独立日演讲中宣布了一系列重磅经济政策,誓言要通过“印度制造”战略实现经济自给自足,全力保护本国产业免受美国关税冲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对印度出口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使部分商品税率高达惊人的50%。这一记重拳直接冲击了印度近87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贸易。受影响最严重的包括纺织、制鞋、水产和珠宝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直接关系到数百万印度工人的生计。
更严重的是,美印双边贸易谈判在经历五轮艰难磋商后最终破裂。谈判的核心分歧在于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其庞大的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并要求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些要求触及了印度的经济主权和外交政策底线,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莫迪政府迅速调整战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第一招:降税刺激内需
莫迪宣布自10月排灯节(印度重要节日)起,将大幅下调商品与服务税(GST),将现有复杂的多档税率简化为两个主要税率。特别针对女性用品、学生用品、农资产品等民生商品实施优惠税率,直接让利给普通消费者。这是印度今年继两次降息和个税调整后的又一重大经济刺激政策。
第二招:力推“印度制造”
莫迪在演讲中强调要加速实现从化肥、喷气发动机到电动车电池等关键产品的国产化。他要求全国商家悬挂“在印度生产”(Swadeshi)的国货标识,并宣布国产半导体芯片将在年底前上市。目前印度已在1200个地点展开关键矿产勘探,为制造业自主化奠定基础。
第三招:保护农民利益
“农民、渔民和畜牧业者是政府首要关注对象,”莫迪在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表示,“任何威胁他们利益的政策,我都会如同一道高墙挡下。”这番表态直指2019年农业改革法案引发的全国性抗议,当时莫迪政府被迫撤回法案,成为其执政生涯中的重大挫折。

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刺激下,印度民间反美情绪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莫迪的支持者发起了抵制麦当劳、可口可乐、亚马逊和苹果等美国企业的运动。有印度网友表示:“既然美国要对我们的商品加税,我们为什么还要支持美国企业?”
这种情绪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据当地媒体报道,部分城市的美国连锁餐厅客流量明显下降,一些印度本土品牌借机加大促销力度,抢占市场份额。分析人士指出,若贸易战持续升级,不排除印度政府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限制美企在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在演讲中还宣布将研发名为“妙见神轮”(Sudarshan Chakra)的新型防御系统。这一名称源自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法器,该系统旨在提升印度的防空和反导能力。军事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印度对俄制S-400防空系统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今年5月,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中,其防空系统有一定表现。莫迪选择在此时宣布新的国防计划,既是对国内民族情绪的呼应,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印度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决心。
莫迪的“印度制造”战略绝非仅仅是应对美国关税的权宜之计。在全球贸易紧张和供应链中断的背景下,印度正试图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从“世界办公室”向“世界工厂”的转型。
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尤为关键。印度计划在年底推出国产芯片,虽然初期可能难以与国际巨头竞争,但这一举措标志着印度在高科技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配合1200处关键矿产的勘探开发,印度正在构建完整的制造业生态体系。
尽管莫迪政府反应迅速,但印度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产业升级压力,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对美出口损失。

内需市场局限,印度人均收入仍然较低,内需市场能否完全消化出口受阻的产能存疑。
国际环境复杂,在美中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度的战略回旋空间正在收窄。
不过,印度也有其独特优势:庞大的年轻人口、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以及相对完整的经济体系。若能成功推进改革,印度有望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这场由美国关税引发的危机,正在加速印度经济的深层变革。莫迪的“经济保卫战”不仅关乎短期利益,更关乎印度能否实现其“大国梦”的长期战略。#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