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四川名称由来与别称的悠久故事解析

千年传承,四川名称由来与别称的悠久故事解析"/

我们来讲述一下“四川”名称的由来及其别称的千年故事。
四川,这片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土地,其名称的演变和别称的丰富,不仅反映了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也承载了千年的记忆。
"一、 “四川”名称的由来"
“四川”这个名称的正式确立,与清朝初年的行政改革紧密相关。
1. "历史沿革与早期称呼:" 在清朝建立之前,这片区域并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被称为“巴蜀”、“益州”、“蜀”等。 "巴蜀 (Bā Shǔ):" 这是最古老、最广为人知的称谓。它源于当地两个主要的古国或部族——巴国和蜀国。据传,巴国主要在今重庆市一带,蜀国则主要在今成都平原一带。秦灭巴蜀后,设立了巴郡和蜀郡,但“巴蜀”作为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地名沿用至今,常用来指代整个四川盆地。 "益州 (Yì Zhōu):" 这个名称出现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其中之一就是益州,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部分地区以及陕西南部等地。益州是汉朝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称呼四川及其

相关内容:

在华夏大地的西南部,有一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它叫四川。四川之名源远流长,别称众多,每一个名称背后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宛如一部部生动鲜活的史书,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一、四川名称的由来

四川名称的诞生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紧密相连。追溯到北宋时期,在这片土地上设置了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 年),川峡路一分为四,分别为益州路(治所在今成都)、梓州路(治所在今三台)、利州路(治所在今广元)和夔州路(治所在今奉节) ,合称 “川峡四路”。这四路的范围大致涵盖了今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川峡四路” 首次将这一区域在行政划分上紧密联系在一起,“四川” 作为一个合称的简称也开始悄然出现,成为这片土地名称的雏形。

到了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至元二十三年(1286 年),合并四路,设置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 “四川行省”,这是 “四川” 作为省级行政区名称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四川” 之名历经明清、民国,直至今日,虽然行政区划在不断调整变化,但 “四川” 这个名字始终沿用,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北宋川峡四路政区图

二、别称 “蜀” 的千年传承

四川别称 “蜀”,这个称呼的历史更为久远,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在距今约 4000 年前,蜀山氏与黄帝部落联姻,其后代在成都平原一带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古蜀国。古蜀国历经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多个王朝的更迭。蚕丛氏是古蜀国的首位君主,据说他 “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带领蜀地人民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因其眼睛向外突出,蜀地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如三星堆青铜面具,都有着夸张的凸目造型,仿佛在诉说着蚕丛氏的神秘传说。

杜宇王朝时期,杜宇教民务农,使古蜀国的农业得到极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因洪水泛滥,杜宇禅让于治水有功的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古蜀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古蜀文化,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等精美绝伦的文物,展现了古蜀文明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独特的宗教信仰,让世人对神秘的古蜀文化充满了遐想。公元前 316 年,秦国灭掉古蜀国,将其地设置为蜀郡,但 “蜀” 作为这片土地的别称却深深扎根于历史文化之中,历经千年,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四川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三、“天府之国” 美誉的由来

四川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别称 ——“天府之国” 。“天府” 一词最早出自《周礼》,本是一种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天子府库珍宝。后来,人们用 “天府” 来形容那些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四川之所以被称为 “天府之国”,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岷江、嘉陵江等众多河流贯穿其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早在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项伟大的水利设施巧妙地将岷江之水引入成都平原,从此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都平原成为了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土”。

秦汉时期,四川地区的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十分发达。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四川为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从此 “天府之国” 的美誉开始广为流传。在之后的岁月里,四川凭借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是在和平时期作为国家的经济大后方,还是在战乱时期为国家提供物资保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天府之国” 的称号实至名归。

都江堰水利工程实景

都江堰水利工程

四川,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其名称的由来与别称的故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名称、每一个别称,都是四川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它们将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见证四川更加辉煌的未来。

发布于 2025-08-16 13:57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四川双面之美,“川”与“蜀”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下一篇:千树万树梨花开,春意盎然的诗画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