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理喜洲风,麦浪间探寻文艺新地标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理喜洲风,麦浪间探寻文艺新地标"/

这听起来像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旅游推荐文章标题或内容片段!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大理喜洲的魅力,特别是除了经典的“风吹麦浪”景象之外,还隐藏着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地点。
我们可以基于这个标题/片段,构思一个更完整的短文或推荐内容:
---
"标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除了风吹麦浪,大理喜洲还藏着这个文艺好去处"
大理,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当人们提起大理,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苍山洱海的壮丽、古城的悠闲、或是某个季节里“风吹麦浪”的金色画卷。确实,这些都是大理无可替代的魅力。然而,在这片被誉为“风花雪月”的土地上,特别是其下辖的喜洲古镇,往往还藏着一些不那么大众化,却同样迷人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喜洲:不止于白族风情"
喜洲,作为大理白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其古朴的街巷、精美的白族民居(如严家大院)、以及浓郁的茶马古道遗风而闻名。游客们穿梭在复兴路上,感受着热闹的人气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这是喜洲最直观的一面。但如果你愿意放慢脚步,深入探索,你会发现,喜洲的文艺之美,远不止于此。
"那个隐藏的文艺好去处"
正如标题所暗示的,“除了风吹麦浪,大理喜洲

相关内容:

观看传统工艺、感受民艺文化,遇见非遗民艺传承人、了解传承故事,品味各种大理特色小吃……近日,记者跟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理美好生活季”采访团的步伐,来到了历史文化名镇喜洲古镇,参观了大理新晋网红打卡点——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抓住春天的尾巴,赴一场民艺之约。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

据介绍,十年前的喜洲,还是一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镇,以至于喜洲片区依然延续着百年的习俗和民风,太多的古老技艺以村为单位散落于大理坝子和山区,由于大理太多习俗的延续,还使得一些古老技艺一直传承至今。2014年,四川美院毕业的田飞带着大家开始寻访梳理那些深藏民间的传统技艺和习俗,尤其挖掘复兴了甲马木刻版画、羊毛擀毡两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化。2016年,创立薄技在民艺共同体,喜洲民艺非遗发展由此开始。2022年9月,在喜洲古镇旅游开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占地约两千平方米的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在喜洲核心区落成。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是一个将传统民间技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主题性展陈空间。主要分为甲马版画艺术馆、百工馆和喜洲老街三个区域。甲马版画艺术馆展出精品甲马木刻画及装置作品三百余件。百工馆设置制陶馆、布艺馆、金工馆、擀毡馆、玩具纸扎馆、造纸馆等多个展区。喜洲老街设置土陶、竹编、美食等小店,生动还原老喜洲商街真实的百年过往。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

展示馆除了收藏展示功能外,还具备非遗体验、非遗文创产品出售等功能,设置休闲咖啡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出门即可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在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

走进其间,仿佛打开了大理历史风貌及文化遗存的一扇窗。在甲马馆内,从雕版印刷术到中国各地民间版画的发展,传统和经典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擀毡馆内,一件件羊毛毡艺术作品,带领游客走进了神奇而软糯的童话世界……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

依托大理丰富的非遗资源,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成为新晋非遗研学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深受亲子游家庭、学生群体欢迎。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馆长田飞说:“前几天,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还到我们这里进行了一周的调研和创作。其实,甲马版画在年轻人中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很难找到这样一种既古老又现代还好玩的艺术形式。”

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

田飞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民艺文化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新来文化与民族非遗文化的藩篱,促进当地文化与新来文化的碰撞,将大理所保存的文化传统、文化现象与现代艺术结合,将这一文化瑰宝继续传承下去。”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摄影报道

发布于 2025-08-16 08:43
收藏
1
上一篇:玩转喜洲,就看我这篇,深度揭秘喜洲古镇的绝妙攻略 下一篇:夏日避暑胜地探秘!云南大理这些宝藏之地,游玩体验让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