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国政局急剧升温,反政府力量组织的街头运动不断升级,泰国政府一度被迫宣布曼谷进入严重紧急状态。但政府的反击并未收到预期效果,集会活动仍在持续,且愈演愈烈,矛头直接指向在泰沿袭数百年的君主制,引发世界舆论关注。
这场街头运动参与者声称,他们的反政府行为有着十分充足的理由,比如:泰国经济巨幅衰退导致数百万人失业、2017版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明显为军政府继续执政而量身定做、当权者利用手中权力不断恐吓威胁人民,等等。
而他们反王室的理由听上去也非常有底气:国王拿着人民的钱胡作非为,而且还不断加强集权,干涉政治。

图片文字意为:国王是社会的垃圾
或许这些理由中有一部分是民众的合理诉求,我们姑且不去管他们诉求的合理性究竟如何。如果换一个视角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眼下的曼谷骚乱与2019年6月开始的“香港修例风波”何其相似。
第一,集会主体以年轻人为主。与此前“红衫军”和“黄衫军”对抗时期的街头运动不同,这次泰国街头运动的主体是以高校学生为主的青年一代,甚至于中学生也加入了集会阵营。
第二,集会组织相当严密,幕后无疑存在“神秘金主”。8月10日法政大学学生集会所搭建的舞台和使用的音响设备,一晚租赁费用不低于200万泰铢。而10月16日开始的集会上,尽管示威骨干大多已被逮捕,但依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向示威者派发头盔、眼罩、食物、水等物资。普通学生显然很难募得如此大额资金用于集会。


第三,集会方式类似香港。反政府示威者企图占领民主纪念碑等地标式建筑、闹市区商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以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他们效仿电影“饥饿游戏”,高举三指,象征“蔑视权威、呼唤民主”。集体使用雨伞作为运动象征,并且作为与警方对峙的工具。运用推特或者Telegram等社交软件,临时决定集会地点,与警方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这些几乎都是“香港风波”的翻版。
第四,与香港极为相似的一点是,泰国集会现场有不明身份的西方人公然指挥学生搭建舞台、设置路障、行进撤退。而且有一支非常专业的摄影摄像团队,隐匿在集会人群之中,捕捉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镜头,比如集会者跪于防暴警察面前,以及警察朝手足寸铁的示威者挥舞警棍等等。这些如同“大片”的图片在社交网络上疯传,不断激起普通民众对“残暴”政府的痛恨,从而加入到示威阵营中来。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黄之锋等“乱港分子”也在网络上公开表示支持泰国反政府集会,这让人联想起他与已经被解散的原泰国新未来党党魁塔纳通此前在香港的合影。

泰国政府及主流媒体判断,国内反政府势力已经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合流,以高校学生等年青一代为工具,最终目的是要颠覆泰国现行政治体制,扶植亲西方的政治代理人上台,以“西式民主制度”统治泰国,从而将泰国完全纳入服务其全球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其本质上是一场旨在“改朝换代”的“颜色革命”。
这确实也符合美国的一贯做法。他们曾经在前苏联国家、中东以及其他地区开展“颜色革命”,以实现向其他国家民主输出、颠覆政权、扶植代理人的战略目的,造成多个国家社会动荡、社会撕裂乃至战事爆发的严重后果,威胁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
而这些国家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济发展迟缓、民生改善不彰。美国正是利用这些问题,进行刻意渲染和炒作,进而操纵舆论和民意,推动“颜色革命”取得成功。尤其是当出现突发事件,更是美国乘机煽动民意的良机。此次泰国之所以成为美国“颜色革命”的目标,与新冠疫情导致泰国经济巨幅衰退以及泰国宪法法院裁决亲西方的议会第三大党新未来党有着直接的关系。
然而,不知道被美国及其代理人“当做枪使”的泰国年青一代是否清楚,“颜色革命”并没有美国及其代理人宣传的那般“美丽、和平”,倘若真的成功推翻现行体制,等待泰国的将是一场他们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