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是我国气候由夏向秋过渡的节气,但华东地区(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地)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差异,此时的气候特征既体现季节过渡性,又有鲜明的区域独特性,具体如下:★一,核心气候特征:一),气温:高温主导,“秋老虎”显著。立秋时华东仍处于“三伏天”后期,末伏通常在立秋后,整体气温依旧偏高,大部分地区日均温在25~30℃,午后高温可达35℃以上,体感闷热。但与盛夏相比,早晚温差开始增大,尤其是山东、安徽北部等偏北地区,昼夜温差可达5~8℃,清晨和夜间体感稍凉爽,中午仍热浪明显。立秋后“秋老虎”通常持续1~2周,部分年份可达一个月。

二),降水:总量减少,台风成主因。立秋后华东已过主汛期,自然降水总量显著减少,空气对流减弱,雷阵雨频率降低。台风成为降水的主要原因,台风登陆影响华东沿海(如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南部)时,会带来短时强降雨,日降水量可达100~200mm。以及大风,沿海风力长达8~10级,是立秋后华东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三),湿度与体感:闷热减退,干燥初显。受夏季风影响减弱,空气湿度缓慢下降,桑拿天频率减少。但江、浙、闽、赣仍较湿润,体感黏腻。山东相对干燥,午后易出现干热感。★二,独有的区域特点:一),沿海与内陆的气候分化:华东沿海(浙,闽,沪,苏南)因台风影响,立秋后降水集中且强度大。而皖中,赣北,鲁西则以晴热少雨为主,高温持续时间长,秋老虎表现典型。二),南北温差开始明显:华东最北的山东温带季风气候,立秋后降温趋势明显,若遇冷空气南下,可能出现单日降温5~10℃的断崖式降温。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江、浙、闽、赣降温缓慢,高温仍占主导,华东地区南北气候差异从立秋开始逐渐拉开。

三),夏末向秋初的过渡性突出:华东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季节转换的前沿地带,立秋时既保留夏季的高温、高湿,又开始出现秋季的干燥、温差增大特征。★综上所述:立秋时节的华东地区是高温与初凉交织,台风与晴热并存的过渡性气候,既带着夏季的余威,又暗藏秋季的序曲,区域内的沿海与内陆、南北差异明显的气候特征。(83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