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花开,岁月静好的田园时光

荞麦花开,岁月静好的田园时光"/

“荞麦花开的日子”通常指的是荞麦这种作物开花的时候。荞麦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作物,它的花通常在夏季开放,颜色以白色和淡粉色为主,非常美丽。
荞麦花不仅美丽,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食用价值。在中国,荞麦花常常与爱情、浪漫、纯真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荞麦花开的日子”也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纯真的爱情或者希望。
以下是一些关于“荞麦花开的日子”的描述,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视觉上的美丽:" 荞麦花开的时候,田野里一片粉白相间的景象,就像一片云霞,非常壮观。微风拂过,荞麦花海随风摇曳,就像在跳舞一样,美不胜收。 "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有在荞麦花开的时候赏花的习俗。他们认为荞麦花象征着爱情和浪漫,因此会带着家人或心爱的人一起去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食用价值:" 荞麦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酿酒。荞麦花本身也可以用来泡茶,据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象征意义:" 荞麦花的花期虽然短暂,但是非常美丽。因此,“荞麦花开的日子”也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总而言之,“荞麦花开的日子”是一个

相关内容:

“荞麦花”志愿者在操场上教孩子们踢球

“荞麦花”志愿者在自习室指导孩子学习

“荞麦花”志愿者在自习室指导孩子绘画

“荞麦花”志愿者陪孩子们做游戏

“荞麦花”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上音乐课

“荞麦花”志愿者与孩子一起跳舞

“孩子们,想我们了吗!”3月4日,长庆油田采油八厂“荞麦花”志愿者服务队杜鑫、于丹、窦金利、徐孝丽、冯海涛一行,从定边县驱车出发,颠簸了近三个小时,终于来到定边县张崾先镇学校——所在山坳中建起的校园。看到哥哥姐姐的到来,一群孩子们笑开了花,簇拥上去。

“又见面了!”校长王瑞华、副校长康瑞热情地上前迎接。王瑞华边走边介绍情况:“学校远离城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从2012年到现在,采油八厂的‘荞麦花’志愿者每年都会走进大山,对我们进行志愿帮扶。”

步入操场,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草坪,在阳光的照耀下,葱郁的绿意分外显眼。一到这儿,志愿者像是回到了自己家,只见几个“荞麦花”志愿者瞬间融入一片红校服中,与孩子们一起上起了体育课。

志愿者冯海涛即刻化身“足球教练”,给孩子们分享踢球技巧,带领孩子们一起感受足球比赛的快乐。在操场的一边,其他四名志愿者也很快融入孩子们的活动中,他们一边帮助孩子们摇大绳、撑皮筋,一边帮他们加油助威,偌大的操场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片崭新的草坪和新修的塑胶跑道、篮球场,都是这两年在长庆油田的帮助下建成的。”康瑞指着草坪说道,“有一次课间,我看见好几个孩子躺在草坪上连着打滚,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走过去一问,他们说在干净的草坪上打滚特别舒服。孩子们当时那纯真无邪、清澈如水的眼神,我到现在也忘不了。”

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志愿者团队也极力帮助学校改善设施环境,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哥哥姐姐经常陪我们做游戏,总是给我们带来好多铅笔、本子、沐浴露、零食,还有软乎乎的被褥,晚上睡觉暖烘烘的。”在踢球的间隙,腼腆的小学生刘龙龙害羞地说。

14年里,不论志愿者队伍如何更替,“荞麦花”志愿者服务队助学帮扶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物资捐赠到志愿活动,从情感陪伴到精神鼓舞,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教育资源都得到了改善,更让他们坚定了“用知识改变命运,勇敢走出大山”的信念。14年来,“荞麦花”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向张崾先镇学校捐赠文具1200余套、各类书籍2400余册,桌椅、被褥等共计价值60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1200余名。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穿过操场,循着一阵阵清脆的朗读声,在一间教室外看到,初中语文教师邱向东正在为孩子们讲解《劝学》,学生们凝神倾听,笔尖沙沙地记录,沉浸在谆谆教诲中。

在楼下的阅览室里,桌椅焕然一新,书籍排列整齐,还有几个学生正在书架旁挑选书籍。“广泛的阅读对知识面的拓展十分重要,以前我们的学生一直没有条件获取除课本以外的知识储备。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阅览室的书籍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久而久之,孩子们的阅读量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也大有进步。”在交谈中,邱向东对“荞麦花”志愿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平时一听说哥哥姐姐要来,还要提前整理好自己的衣着。”邱向东说,孩子们平时最期待见到的就是“荞麦花”志愿者们。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邱向东掏出手机,展示了几篇学生们写的作文。其中有一个名叫张涛的孩子提到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时,写下了“志愿者”三个字,因为“帮助别人比被别人帮助更有成就感”,这句话令邱向东欣慰不已。“在志愿者种种善举的影响下,我们很多孩子考出去后,坚定地说以后想回到学校继续当老师,接下助学支教的‘接力棒’。”

正在借阅图书的九年级学生张帅说:“在学生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不计回报地帮助我们,让我很感动。未来我也想把这份美德传承下去,想成为像志愿者们一样的人,去帮助怀揣理想的人,为社会作贡献。”

文化课程为基,艺术教育添彩,二者相辅相成。随着轻快的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拎着水壶、一蹦一跳地来到音乐教室。课堂上,孩子们围在老师身旁,轻轻晃动着身体,随着节奏摆动,全神贯注地跟唱。志愿者窦金利在一旁为孩子们默默打拍子,眼神中满是鼓励与赞许。

徐孝丽是“荞麦花”团队中一名能歌善舞的志愿者,每次她来到这里,都会教孩子们学习新的舞蹈。音乐课后,徐孝丽就带着七年级学生魏欣宇一起跳起了舞蹈《天天向上》,两人一大一小、配合默契。“一直以来,我们的孩子接触艺术课程的内容十分有限。”看到眼前这一幕,音乐老师刘怀琴欣慰地说,“这些年,志愿者们助力孩子们全面成长,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才艺和特长。在志愿者们陆续捐赠了口风琴、葫芦丝、古筝等乐器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更投入、更有兴趣了。”

“‘荞麦花’团队连续14年对学校的帮扶,我全程参与,不胜感激。”临走前,校长王瑞华眼中满是恳切与期盼,“我希望‘荞麦花’志愿行动能够继续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老百姓受惠,为乡村教育振兴之路铺就更坚实的基石。”

助学帮教接近尾声,“荞麦花”志愿团队还将继续前往孩子们家中进行家访,看望孤寡老人。14年中,“荞麦花”志愿者服务队不仅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赞誉,也助力油田在发展过程中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荞麦花香溢满园,连绵的群山挡不住志愿者们奉献爱心的脚步。14年的点滴善举汇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红色河流,淌过了岁月的沟沟壑壑,滋润了这片黄土地上的干涸土壤。这一路,虽无缘得见荞麦花漫山遍野的盛景,然而,当看到校园里孩子们因知识滋养、爱心浇灌而绽放的笑容,我们知晓,心中期盼的“荞麦花”已然盛开,正绚烂于这片土地之上。

(宋艺洲 刘娟 赵津萱 李静陶 彭应战)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布于 2025-08-15 22:42
收藏
1
上一篇:荞麦花开的季节,岁月静好的乡村时光 下一篇:半坡荞麦花,绽放的田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