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不走丢,连载分享
距今40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早的生命。自生命起源之初,他们进行自我复制,把基因遗传下去,繁殖出后代,生生不息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近1000万种生物,当中包含着150万动物,这些生物都优胜劣汰通过残酷的竞争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生物都必须拥有一项基本的技能一繁衍后代,也是生物标配的硬性指标。
自然界的生存竞争如此残酷,很多动物在繁衍后代时,将会置自身于危险之中,它们有可能会被捕食者或者被同类竞争者盯上。因此,动物的交配持续时间往往很短,以求快速完成DNA的延续,几秒钟都是正常的事情,比如狮子、长颈鹿。

在科学家的记录中,有一种动物的繁衍方式,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它们以一种不寻常且极端的策略而闻名,这种策略被称为自杀式交配。记录时间最长可达14小时。
这就是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在澳洲内陆和塔斯马尼亚找到的2个物种,分别为“大陆暗袋鼩属”和“塔斯马半岛暗袋鼩属。
如果没有听说过袋鼬,但是了解后你就很难忘记这种动物。

袋鼬亚科-袋鼩族有3个属23个种,这种哺乳动物都长得比较像老鼠或者鼩鼱。身体和尾巴的长度都是10厘米左右。
别看它们的体型小,但体内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使其拥有无可比拟的交配行为。
它们是属于袋鼬科,拥有育儿袋。
它们的育儿袋是暂时的,怀孕的时候才长出来,叫做 Pseudo-pouch。幼崽出生以后7个星期左右消失,之后在巢里继续养育。雄性一般不会活过1岁,雌性能活3年左右。

这种袋鼩属动物,雄性在长到11个月大时就已经达到了性成熟。
每年的8月份,雌性袋鼬进入发情期,为期两三周的时间,导致袋鼬家族掀起一场充满暴力色彩的交配狂潮。
在此期间,雄性袋鼩将会不停的寻找雌性进行交配,通常情况下时间可达到3小时,有时也能持续一整天。
之后,雄性袋鼬会尽可能找到更多的雌性。
也就是说,雌性产下的幼崽,很可能属于几个不同的雄性。

对于雄性袋鼩来说,很少有挺过繁殖期的。只有不到50%的雌性进入第二个繁殖季节,极少一部分进入第三个繁殖季节。

这种自杀式的繁殖方式在哺乳动物中十分罕见,宽足袋鼩是目前唯一已知的一种。大多数采用这种策略的动物,如鱿鱼和蜘蛛,都有很多后代。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更容易理解。虽然它们在交配后死亡,但它们可能有数千个后代,它们会把基因遗传给这些后代。但有袋类动物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一次只生几个后代。

关于这背后的动机,目前并没有定论,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认为雄性袋鼬一次无法射出很多精液,必须多次射精,才能确保雌性受孕,进而延续自己的基因。进行交配后的雄性袋鼬,为了避免在原本恶劣的环境中与幼崽争抢食物,便会集体选择死亡。
第二种观点认为,雄性早已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所以它们会在临死前尽量寻找配偶,以更好地延续自己的基因。
有三种观点雄性宽足袋鼩的自我牺牲能为下一代留下更多的生存资源。宽足袋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这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另外,小袋鼩都是早产儿,它们需要在育儿袋中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于是,为了能在食物充足的季节来抚养幼崽,宽足袋鼩的交配季节会被大幅缩短。这导致雄性需要在交配季节拿出全部精力,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除澳洲袋鼩,还有一种动物榜上有名,它就是马岛缟狸。

据迪基博士介绍说,拥有更长的交配时间,意味着雄性在交配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能量。这意味着雄性在觅食时,能够找到更多的食物,这种基因能够帮助自己的后代更好的生活。
繁衍是保证物种继续生存的前提条件,在这一点上,动物们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够完成任务,哪怕是牺牲掉自己也值得。
和其他濒危生物一样,这像种袋鼩及马岛缟狸目前同样因为人类的活动频繁造成的栖息地减少而面临灭绝,再加上每年雄性会死亡,也会导致种群中数量减少,所以保护袋鼩的栖息地也势在必行。
以生命为代价,繁衍后代的本能,任重而道远。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