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凉西控千里陇干,东扼八百里秦川,屛藩中原,连接边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聚集之重镇。从古到今,大家一致认为,前秦王苻坚设置平凉郡,取平定前凉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但对于设置平凉郡的时间,却有不同的说法。
清朝学者徐文范的《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中提出:“永兴二年(358年)苻坚置平凉郡。”《甘肃大辞典》在“平凉郡与平凉县”辞条中认为“建元元年(365年)置平凉郡。”《大清一统志》《甘肃省通志》又认为“东晋太元中(376年)之后置平凉郡。”以上三种说法时间差距不大,只要认定前秦王苻坚设置平凉郡,再去考证苻坚在位的时间:357年至385年;前秦存亡的时间:350年至394年;前凉存亡的时间:317年至376年;前秦与前凉交战的时间:366年至376年;前凉张天锡在位的时间:363年至376年;晋武帝太元年间:376年至384年。从相关时段的交叉中不难发现,376年是一个关键点。公元376年(建元十二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以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为由出兵十三万攻破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为此,平凉郡置于376年之说比较准确、科学。
平凉历代建置
平凉历史源远流长,地方建置历代变化较大。这里以平凉郡、县、府、市等治所迁徙为主线,进行如下简要叙述:前秦王苻坚始置平凉郡,郡治在高平镇(教场口),后世文人墨客以高平代称平凉,应该是源于此。北魏时,将平凉郡治移于阴槃城,在今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小卢河口之曹湾一带。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废平凉郡始置平凉县,阴槃县也废,郡治在阳晋川,即今之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的红河川。隋炀帝大业初,以原州为平凉郡,平凉县属原州。唐初,废郡,复原州,平凉县仍属原州。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移平凉县于泾水之南,即今之平凉市城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平凉县城被唐与吐蕃的战争所毁。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恢复了平凉县建置。贞元七年(791年),平凉县城“移于旧县南坂上。”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平凉城置行渭州。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改置渭州。五代的后唐清泰二年(935年),以安国、耀武镇复置平凉县。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平凉县由泾州改属渭州。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泾源路经略安抚使驻渭州。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设平凉军及节度使领五州三军。金朝天会九年(1131年),改渭州为平凉府,领五县。兴定三年(1219年),曾设置平凉行省。宋、西夏、金之间的战争,使平凉成为边关重镇,平凉代替泾州、原州,成为陇东军政文化中心。元、明、清时代,平凉府、平凉县治所均在平凉城。赵时春《平凉府志》所附平凉城图,可以证明在明代平凉城已具相当规模,清代没有大的变动。如上所述,今平凉城可追溯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时位于泾水之南的古塞城。古代城镇多建在坂坡、坪台地上,依山傍水,据险可守,河川古道多蜿蜒于山脚下,居民多依山挖窑洞而住。古塞城有人认为在今平凉城关一带,而民间亦流传“先有三角城,后有平凉城。”之说。由古塞城扩建为平凉城,是从唐朝刘昌开始的。刘昌字公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春,任泾州刺史兼四镇北庭行营泾源节度营田使,刘昌率众力耕三年,军食丰富。贞元七年(791年),刘昌受诏重筑平凉城,以扼弹筝峡口。又于平凉城西筑胡谷堡,名为“彰信”。聚葬平凉劫盟死难将士,拓地二百多里。刘昌创建平凉“七城二堡”有功,名垂青史,新旧《唐书》评赞刘昌的“才力,扼腕奋命,气吞山河。”平凉古城也由此称为唐城。

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李思齐部将袁亨将平凉城改建为南、北二城。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总兵官平凉侯费聚复修东、西二城,周9里三十步,高4丈,池深4丈,门4座,东为和阳门,南为万安门,西为来远门,北为定北门。平凉城“南枕南山,东距浚谷百跬而近,北跨柳泉去泾里许,西当甘沟溪流之冲,去泾三里。周九里有奇,西广而东隘,北高而南卑,横长而纵短。”“南山跨城,多为山墅。而山谷诸水,北接泾流,为园囿、台榭、水磨。”(赵时春《平凉府志》)。明嘉靖六年(1527年),分守参议陈毓贤修筑平凉府城东的夹河城。特别是明代安王、韩王分封平凉时,建王府,筑宫室,平凉有了紫金城又名藩城,就是韩王修筑的平凉城东卫城,正方形,有东西二城门,城东有延恩寺。正如王源翰所咏“东关浮图起七层,禅房罗列夜传灯。韩藩好佛人多化,处处经声处处僧。”

民国三十一年以后,地方民众修城镇,改善市容,平凉城一条主街9.3里,新民路、复兴路(后改解放路)一带较繁华。1949年7月30日平凉解放时,城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
平凉城的嬗变
1950年2月,以平凉县的高平、清平、暖泉3个行政区成立了平凉市。1951年,拆除了紫金城城墙和过店街、解放路北口的城防炮台。1958年,平凉城区向东、西方向扩展,大炼钢铁时,毁弃了几座城门。后来,旧城门和城墙大部分被拆除。平凉县并入县级平凉市。1964年,撤销了县级平凉市,又恢复了平凉县。1983年恢复了县级平凉市。正是这一年,平凉城区总体规划:西起白石沟,东至十里铺大岔河,北至北山下,南至东台、三里塬,总面积40平方公里,城区范围逐步扩展(《平凉市志》)。
1993年以来,平凉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平凉城市新形象,先后实施了“两通两达”“四通八达”“一线三点”“六纵九横”旧城改造等工程,在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地”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建设陇东煤电化工基地最佳投资发展城市过程中,实现了突破旧城、建设新城市的目标,彻底改变了“平凉自古一条街”的落后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