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北京不常下雨,却在2008年20日午后飘起了一点霏微细雨,南四环外的八宝山迎来了一支厚重而沉静的送别队伍。有人说那天的风都是慢的,还带着点北方土壤的干燥。场地里没有过多的装饰,也没有太隆重的歌哭。华国锋的骨灰盒静静放置,他的身影仿佛还没走远。

关注他这一生,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多波澜起伏的大悲大喜。他生于1921年,山西运城,家境普通,孩童时看着家乡的河水,时常发呆想问为什么总有人吃不饱饭?学生运动、街头呐喊、国土失陷,这些大事进入他的生活步伐后,再没被他放下。世上总有些人根本等不到舒坦日子,他们好像生来就要跟黑暗碰一碰。

七七事变爆发,华国锋也是那个被震懵的青少年。他不能忍那种“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于是很快便投入抗日救国的潮流。他去参加地下组织活动,学着做先头队员,也学着沉下心来搞群众工作。有段时间他几乎晚上都没法安睡,梦里都是在田间地头讲话。

那个时候他叫苏铸,后来却成了华国锋。用现在的话说,是典型的“草根逆袭”。或许也不能说完全对,运气和才情在那时候都没啥用,一颗心扑在国家安危上,别人叫奋不顾身,他倒觉得只是“该干的事儿”。不过就算如此,谁都不会“自来红”,也有不少人自始至终没能站出来。

华国锋一步一步走到了中央的视线,他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将才,外表总是显得有些腼腆。头几年刚接触他,身边人总觉得这人干事儿没啥声响,遇到难题却总有两下子。其实他说话从来不快,常常三思再开口,倒是一脸的憨厚。那些年拼命搞生产任务,每天都抱着卷宗,一有空还要学习新文件。这样的人,按理说最难混圈子,可他偏偏被主席选中。

大概也是个意外。外界都以为主席会选一个更张扬的接班人——可偏偏“高调者”不见下文,华国锋反倒承担起重大责任。主席最后的时间,其实心里并不特别坦然,对接班事更是百般纠结。华国锋知道,那一刻世界早就重得他喘不过气来。可轮到抉择时,他想回头,却已经没有退路。

历史进程里,他做了很多别人做不来的决定。有人把“四人帮”事件讲成了快刀斩乱麻,实际过程则是一场赌命的较量。直到序幕落下,他才能一口气喘出来。没人知道那晚他做梦会不会有后怕?还是每次回头都觉得,自己不过是一颗棋子,被命运推着走到了终点?

也有人说,他的政策面面俱到,国家经济慢慢步入正轨。但回头看,有些问题他也没能想得那么明白。一边说发展农村生产队要紧,另一边不少地方又陷入效率低下的怪圈,前后不一。外头人议论纷纷,他自己其实也犹豫。可他就是不会大声争辩,总是温吞吞地把心事搁着。哪有人说得对啊?他有时候也扪心自问,但并没有哪个答案让他完全满意。
后来卸任,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一道道刻痕,他还是读书、写字、种葡萄。其实他爱葡萄,但嘴里常说身体不好,最多尝两颗。警卫员每年都能分到瓜果蔬菜,时常觉得奇怪,怎么堂堂前国家领导人,活得不比谁阔气?韩秀芝还会抢着帮他洗衣服。这些细节外头人不常提,但圈子里都知道,这对夫妻没什么讲究。
每年只外出两次——一次祭奠毛主席生日,一次正好是毛主席忌日。有人为他的“怀旧”心态分析半天,猜不出他的动机。他自己觉得那只是“做人敬重”,也有可能是老友难寻才这样坚持。今年看不到奥运会,他曾在病床旁好几次提起,最后却也没明说遗憾。命运这东西,躲都躲不开。
葬礼在八宝山举行。很多人以为他一生的落点就该在那里——身份地位俱全,几乎没人质疑。他的骨灰在八宝山安顿下来,一切看起来合乎逻辑。可是,突然就有些不一样。两年后,墓地迁到了山西卦山。外界开始猜测缘由,讨论中带点不解也带几分感慨。
实际上,所有种种,答案都在那些普通日常里。华国锋生前多次表示不恋繁华,想“落叶归根”。秘书曹万贵上书中央,力陈其志。八宝山固然庄重,卦山才算真正的归处。华国锋说,那里清净树多,又没有繁华的车马。过去忙革命,哪有时间回老家看看?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没工夫回头瞧一眼。
家人、秘书早知他的打算。不是出于矫情,也不是什么诗意寄托,只是融合了满带乡愁和一生朴素的愿望。他的骨灰迁往卦山,墓地没有碑文的花哨,甚至不占耕地、不毁环境、不扰百姓。不会有人专门守着,也没有通宵响乐。这样安静,倒像极了他的本来模样。
那些在场的人,有的眼里噙着泪水,有的只是默默站在一边。北京的风不知为什么也没吹过来,地上残留的花圈随风倾倒。百姓大多不知,世上天大地大,总有人最终还是惦念着最初的那片土地。
网上总有人追问:八宝山的荣耀放弃,值得吗?可愿望这种东西,从来不讲价值权衡。华国锋的选择,其实就是“该回家的时候回家”——讲不讲排场,这一生已经够多了。他这辈子很复杂,也很简单。
这些故事后来被报纸和互联网不断放大。国家级权威信源反复证实过华国锋遗愿的真实性。与此同时,新闻调查员找到曹万贵,复述过整个迁葬过程的每个细节。有趣的是,还有不少年轻记者专门去卦山实地走访,甚至测量了墓地周围的林木变化。当地村民说,“这地儿他熟,当年游击队就在旁边。”数据、照片一应俱全,每年的清明陵园仍然很朴素。
回头说起来,八宝山的确是个无数功勋长眠的圣地。但对于华国锋来说,那不重要。故乡小山坡,偶尔杂草丛生,才是他真正的归宿。就算外界质疑他卸任后作用到底多大,他自己也未必太在意。重要的不过是做了自己认定的事情。
这些年各地老同志走得越来越多,有人高调、有人低调,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结束一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大人物的荣光未必全靠“高位入土”,反倒乡音和父老才是真正放不下的东西。
在大历史的推演下,个人命运总像被浪潮裹挟,但真正的选择或许并不需要那么多理由。谁说最后不可以回到最初的地方?谁又能说一生只有一种结局?
讲到这里,也没什么定论。星火燎原也好,归根也罢,人生何曾能绕过普通人的困惑和执拗。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