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藏区,尤其是大山的垭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经幡,在迎风飘扬。导游也会告诉你,千万不要踩到经幡,因为那是藏族同胞的信仰。

经幡之所以叫经幡,是因为这些彩色的布条上都密密麻麻印着经文,风儿吹动过来,呼啦啦的作响,等于就是替挂经幡的藏胞念经了。在信仰上,藏胞们有很多讨巧的方法,除了经幡,大家可能还见过由水车带动的转经筒,放在河流里的玛尼石,都是在利用自然的力量去替人念经呢。

这些经幡的颜色不是随机的,而是严格按着蓝、白、红、绿、黄的顺序制作的,蓝代表了天空,所以要在最上面,白色代表了白云,红代表火焰,绿代表了水,黄代表了土地。这是五种构成世界的元素,包罗了世界所有的物质和现象。有点类似中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可以这样想象一下,蓝色的天空下,朵朵白云,帐蓬里的火焰舔着热气腾腾的奶茶,不远处是清澈见底的湖水,牛羊成群,无忧无虑在大地上,这不正是藏胞们向往的生活吗?

这些经幡也不是随时都可以挂的,只有到藏历新年,这些经幡才会换成新的,代表了老百姓祈求福运,消灾来殃的心愿。

经幡在黄南、川西、藏北这一带比较多,而在林芝一带,看到的更多是象旗帜一样的经幡,称为风马旗。在经幡比较集中的地方,藏胞们往往还会立起一根木头,拉起一个经幡塔,看起来很壮观。

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既然都是佛教,为什么在印度、东南亚和内地的寺庙也很罕见呢?因为在古代的西藏,很早有了跟黄河文明一样有悠久历史的象雄文明,古代高原的老百姓信奉苯教,直到松赞干布时期,才大规模引进佛教,佛教与苯教在这个时候融合到一起了。

苯教的很多仪轨,在融合的过程中,在藏传佛教中保留了下来,我们常看到的经幡、玛尼堆、隆达(一种印有经文的纸片),其实都是以前苯教的传统。

在一些旅游区,也会有一些人为主动招揽游,让你化上几十元钱去挂一条经幡,如果你信仰藏传佛教,挂一条也未尝不可。如果你不是佛教徒,还是免了吧,那只是一种生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我们要尊重、了解、欣赏。不要象某些明星那样,盲目的就投身其中了。

我是惬意,喜欢我的摄影作品,就加个关注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