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开正艳,盛夏时节醉美瞬间

紫薇花开正艳,盛夏时节醉美瞬间"/

是的,你说得非常对!
紫薇花(也常被称为“百日红”、“痒痒树”)确实是"盛夏"开花最灿烂的花卉之一。
"花期长":通常从夏初一直持续到夏末甚至初秋,因此有“百日红”的美称。 "花色艳丽":花色非常丰富,有红色、粉色、白色、紫色等,花朵通常较大型,形态优美。 "适应性强":耐热耐旱,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夏季开放,为酷暑带来一丝清凉和亮色。
看到盛开的紫薇花,确实能感受到夏日午后的热烈与生机!

相关内容:

7月是紫薇开花最为旺盛的时期,花朵颜色鲜艳,树姿优美,花期可以从6月持续到9月。 它的植株姿态十分的优美,植株开花之后,花的颜色十分的艳丽,花期特别的长,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百日红。
盛夏七月,桃李早成尘泥,石榴褪去红妆,却有满树云霞在炎阳下愈开愈烈。这便是紫薇——一种从六月绽放到九月的木本花卉。古人惊叹它“似醉如痴弱还佳”的姿态,更称奇于它百日不衰的耐力,杨万里挥毫赞叹:“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在滚烫的日光里,紫薇以深浅不一的紫红、粉白、赤霞之色,将单调的夏秋之交染成流动的锦绣画卷。
春日的姹紫嫣红纷纷凋谢,它才从五月初露花苞,直至九月仍摇曳枝头,花期横跨夏秋两季,足足百日之久,故得名“百日红”。它并非一夜盛放,而是分批吐蕊,每一朵花苞如青豆初结,绽开后花瓣褶皱如精巧的轮子,微风过处,满树繁花“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
紫薇树干光滑无皮,北方人戏称“猴刺脱树”,因猴子也难攀爬;轻搔其树干,枝叶便微微颤动,如同怕痒般娇羞,故又名“痒痒树”。如今在一些地方,紫薇正值盛放,深浅花色交织如云霞坠地,令观者驻足称奇。
紫薇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深厚寓意。其名“紫薇”与“紫微”相通,而紫微垣乃天帝居所,象征至高权柄。唐开元元年(713年),朝廷将中书省更名为紫微省,中书令改称紫微令,中书侍郎则为“紫微郎”。自此紫薇花与仕途结缘,省中遍植此树,花开时如紫色云霭笼罩官衙,暗喻“紫气东来”、仕途通达。
道教亦尊紫薇为圣树。传说老子出关时东方紫气涌现,而紫薇花色正合祥瑞之紫;道观广植紫薇,营造“紫气东来”之境。民间更流传“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繁华”的谚语,富贵人家尤爱将其植于庭院东方,祈求吉运绵延。
历代文人以紫薇入诗,赋予其超越花卉的精神品格。白居易 任中书舍人时,值宿丝纶阁,文书清冷中独对紫薇,留下名句: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花与官名相映成趣,道尽宫廷值夜的孤寂,也暗藏对官场沉闷的嘲讽。
杜牧任中书舍人期间被称“杜紫薇”,其咏花诗更显风骨:“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此诗以桃李反衬紫薇——桃李虽美却零落成尘,唯紫薇笑傲秋风。不争春光、独守清秋的品格,正是诗人自喻。
紫薇亦承载着痴情传说:天庭紫薇仙子默默爱慕王子,即便王子与牡丹仙子相恋,她仍以微笑祝福,将苦涩深藏。这份无望却持久的爱意,凝为“痴迷的爱”的花语。
关于紫薇的栽培史,可溯至两晋。《拾遗记》载:晋怀帝时洛阳灾异频发,太史令奏称因触怒紫微星,遂诏令民间广植紫薇“厌胜”避灾。唐宋时紫薇遍植长安、汴梁宫苑;明清更成皇家园林常客,故宫御花园、翰林院瀛洲亭畔皆有其影。
金元时期紫薇传入北京。金兵南下攻破汴梁时,携百余株紫薇北上植于中都皇城,从此落地幽燕。清代和珅为求官运,竟觊觎御花园紫薇,欲移栽府邸借皇家王气,终因畏忌未果——一树之花,牵连多少权欲浮沉。
漫步今日园林,仍可见紫薇细碎花瓣在风中如舞袖翻飞。它曾是宫廷中陪伴“紫微郎”的“官样花”,也是道士眼中接引紫气的仙木;是杜牧笔下不争春光的隐士,亦是民间门前的祥瑞之树。百日花期虽终会随秋凉落幕,但那“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绚烂,已为夏秋镌刻下不可磨灭的诗篇。
发布于 2025-08-12 07:28
收藏
1
上一篇:紫薇花开,探寻美丽绽放的奥秘与意义 下一篇:紫薇花开,盛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