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人,去了趟浙江温州,忍不住说说,温州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说实话,温州这地方,以前对我来说,就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听得多,去得少。
小时候只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走到哪儿哪儿都有温州商铺。
后来长大了,刷手机,总能看到什么“温州老板”、“温州炒房团”,但要说这城市有啥好玩的,真没细想过。
这次去温州,完全是个意外。
本来打算去隔壁城市看海,结果一查票价,温州便宜得像捡漏。
想了想,反正没去过,换个口味,去温州看看。
火车一晃十几个小时,屁股都快坐麻了,心里还在琢磨,温州到底有啥东西能让我记住。
刚下车,第一感觉就是,空气里带点咸味。
有点像小时候在家吃腌菜的味道,还带着点潮湿。
环顾四周,到处是树,绿得晃眼。
河南那边这会儿要么是麦浪滚滚,要么是灰扑扑的城市楼房,温州这边全是高高的树,路边的叶子都油亮油亮的,看着就解渴。

打个车进城,司机大哥嘴皮子利索得很,一路上噼里啪啦讲温州怎么好,怎么有钱。
我问他温州有啥好玩的,他说一句,“山海之间,啥都有。”
我那会儿没太当回事,心说这不就吹牛嘛。
结果后面一转悠,发现他还真没说错。
温州这地方,真的是挨着山,靠着海。
城里走两步就能看见一座小山包,随便找个江边就是大江。
我住的小旅馆离江边不远,晚上出来溜达,江风一吹,人都清醒了。
江面上时不时飘来几艘小船,灯光在水面一晃一晃,特别像小时候村头赶集的热闹劲头。
温州人爱做生意,这事儿我算是见识到了。
大街小巷全是小店铺,卖啥的都有,听口音大多都是本地人自己干,没啥大商场的气派,但人情味十足。
第一次进小饭馆吃饭,老板娘一边忙着炒菜,一边和我聊天。
我说我是河南来的,她眼睛一亮,直接把菜单翻到“招牌”的那一页,说这些都是他们家最拿手的。

我本来就怕被宰客,结果她反倒主动跟我说,什么菜是当天新鲜的,什么东西别点,没进好货。
那一刻心里就踏实了,没啥套路,全是实在话。
点了一碗鱼丸汤,一口下去,满嘴都是鱼香。
配着饼吃,鲜得冒泡。
我坐在小店门口,看人来人往,小孩在门口追着玩,老人家坐在树下乘凉。
那种感觉,说不出来的踏实。
你就觉得,这地方虽然不大,但每个人都过得明明白白的。
白天我在市区转悠,走到五马街,热闹得很。
老街两边都是老字号小吃,什么灯盏糕、糟羹、猪脏粉,名字听着新鲜,味道也真不赖。
小摊摊老板喊得大声,推销自家小吃,说什么“吃了不后悔,走路都带风”。
我嘴馋,路过就买了一份灯盏糕,刚咬一口,差点烫掉舌头。
扯着嘴吹凉,边吃边想,这玩意儿看着简单,味道还真不赖。
有时候你会觉得,南方人做吃食,讲究个新鲜、讲究个本味。
不像咱中原,啥都来点辣的、重的,温州人做菜,倒是清淡,讲个鲜,主打个原生态。

吃完饭溜达去江心屿,听说是温州的“城市名片”。
到了那边,才知道为啥叫江心屿。
真就在江中间一座小岛,得坐船过去。
船票便宜,排队的人也不多。
上岛后,空气一下子就变得凉快,四周都是树,能听见鸟叫。
有庙有塔,古色古香,还能看到一座书院。
我在那闲逛,碰见几个本地老头下棋,旁边还蹲着几个小孩看热闹。
有个老头看我背着相机,还问我是不是外地来的,笑呵呵地说,江心屿可是温州人心里的“宝地”。
我随口问了问,这岛上有啥讲究。
老头说,小时候考试前都得来这拜拜书院,说是能保佑考试顺利。
听着挺有意思,我也凑个热闹拜了一下,虽然不考了,图个吉利。
温州的景点挺分散,像雁荡山、洞头、楠溪江,都不在市中心。
我本来想靠公交转一圈,结果一查路线,得转车、等车、走路,光路上得折腾半天。

有点后悔没提前租辆车。
后来干脆在市区逛了两天,省得把时间都耗在路上。
不过听别人说,自驾玩温州,才算玩到点上。
开着车,今天去山里,明天奔海边。
山路弯来绕去,风景是真的漂亮。
有点像咱河南老家那种乡间小路,又带点南方的湿润。
一路都是绿色,偶尔还路过几个小镇,路边全是卖水果的小摊。
我买了点杨梅,甜得掉牙,汁水多得能拧出来。
问摊主这杨梅咋卖,他说这是自家摘的,不打农药,想吃多少吃多少。
这么一说,倒是没啥花头,反而觉得更实在。
温州人做生意有股“轴劲”。
你问他东西咋卖,他就跟你实话实说。
不太会拐弯抹角,也不会死缠烂打。
你要是不想买,他也不多说,笑笑就走了。
不像有些地方,拉着你非得推销到天黑。
温州的夜生活也挺有意思。
晚上江边夜市开起来,人特别多。
摊位上全是小吃,烤鱿鱼、海蛎煎、麦饼,还有各种水果。

小摊主大多是夫妻档,边做边喊,孩子就在摊位后面写作业。
我蹲在路边吃着麦饼,看着江风吹着摊主的旗子,心里头说不出的舒服。
你在大城市可能见过五光十色的夜景,但温州的夜晚,是那种烟火气。
不是灯红酒绿,是人来人往,热热闹闹里透着亲切。
住宿没选啥酒店,就订了个小旅馆。
老板娘见我拖着箱子进门,直接给我倒了杯热水。
我说想订个海景房,她笑着说,市区没海景,得去洞头那边。
不过她还给我指了条小路,说早上赶集有热油条和糯米饭,别错过。
第二天一早,我特地去找那家早餐摊。
人还没全到,摊主已经在炸油条了。
一根油条配一碗瘦肉粥,边吃边看着天慢慢亮起来。
摊主问我是哪来的,我说河南的。
她笑着说,怪不得吃得快,北方人胃口就是大。
我也笑,心想这都不算啥,咱那边大碗拉面一顿能吃仨。
温州的水果特别多,夏天是杨梅,秋天是柑橘。
小摊上的水果直接切好,老板会递给你尝一块。
说实话,这种小细节让人觉得,哪儿都差不多,都是为了生活,都是想着让人多买点。
但温州人不会夸大其词,东西好就说好,不好就告诉你别买。
这点很实在。
逛了两天,发现温州的节奏,不像大城市那么急。
人们做事都带点自己的步调,虽然忙,但不慌。
你看那些开小店的老板,生意再好,也会和老熟人多聊几句。
小孩子放学回来,书包一扔就去门口跑着玩。
老人家坐在马路牙子上,边晒太阳边聊天。
有时候看着这些场景,会觉得生活不就该这样吗?
温州的商人名声在外,但你真走进这座城,会发现大部分人其实还是很普通。
他们做生意,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是为了发财做首富。
你问他们生活咋样,他们会说“还可以,日子过得去”。
没有大富大贵的架子,也没有苦哈哈的抱怨。
有时候你会觉得,温州人骨子里带着一股韧劲,什么事都能扛过去。
遇到难事,自己想办法解决,不太会抱怨。
这点和咱河南老乡挺像的,都是自力更生,靠自己打拼。
温州景点虽多,但其实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小摊。
你随便走进一条小巷,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烟火。
有老奶奶在卖自己做的糯米团子,有小伙子在路边摆摊卖自制的鱼干。
你和他们聊聊天,他们会告诉你,啥时候来水果最好吃,哪家小饭馆最实在。
不藏着掖着,实话实说。
温州的气候也挺有意思。
夏天热,有点闷,太阳够毒,出去一趟皮肤能黑一圈。
但海风一吹,立马凉快。
晚上睡觉不用空调,开个窗户就够了。
不过蚊子多,得提前准备点防蚊水,不然一晚上醒好几次。
要说避坑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出门别赶大节假日。
节假日人多,吃饭排队,住宿涨价,景点全是人头。
我这次赶在工作日,景点人不多,吃饭也不用排队,房价便宜一半,体验感翻倍。
还有就是,温州景点分散,最好要么租车自驾,要么就选一两个核心区域慢慢转。
别想着一天跑三个地方,到最后啥都没玩好,光在路上耗时间。
温州的消费其实不高,吃饭住宿都挺亲民。
你随便找家小馆子,几十块就能吃饱。
水果也便宜,新鲜。
住小旅馆干净整洁,不比大酒店差多少。
要说温州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实在。
人实在,东西实在,生活也实在。
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噱头,也没有刻意的热情。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你问温州人生活怎么样,他们会咧嘴一笑,说“还行,过得下去”。
其实,这就足够了。
走在温州的大街小巷,看着那些忙碌却不慌张的人,突然有点明白,什么叫“慢生活”。
不是不努力,只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温州不声不响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离开温州那天,天刚蒙蒙亮,江面上雾气腾腾。
我拖着箱子,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城。
没啥豪言壮语,也没啥不舍。
心里头就一句话:有机会还得再来,山海之间,日子都带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