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球掀起抢购卫生纸潮?揭秘6种最靠谱解释!

为何全球掀起抢购卫生纸潮?揭秘6种最靠谱解释!"/

关于“为何外国人(尤其在中国)都在抢购卫生纸”的现象,尤其是在特定时期(如早期COVID-19疫情),有多种解释。以下是对常见说法的分析,并指出哪一种可能最靠谱:
"常见的解释:"
1. "恐慌性购买(Panic Buying):"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当人们担心商店会缺货、供应会中断时(可能源于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信息或身边人的行为),会倾向于一次性购买大量卫生纸,远超个人正常消耗量。 2. "对短缺的预期(Expectation of Shortages):" 类似恐慌性购买,但更侧重于基于信息(官方或非官方)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供应短缺的预期。例如,担心物流中断、生产受限或政府限制出口等。 3. "囤积主义/备荒心态(Hoarding Mentality):" 一些人天生有囤积物品的习惯,尤其是在不确定时期,他们会囤积各种生活必需品,卫生纸是其中之一,因为其使用频率高且不易变质。 4. "信息错误/谣言传播(Misinformation/Rumors):" 社交媒体上流传关于卫生纸短缺或特定品牌/类型卫生纸(如含绒毛的)将不再供应的消息,即使这些信息不实,也会引发抢购。 5. "文化差异/不熟悉本地购买习惯(Cultural Differences / Unfamiliarity with Local Practices

相关内容: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看到梅西把卫生纸当球踢,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卫生纸买多了?哈哈!

当疫情在世界多个地区暴发的情况下,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地,出现了一个让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抢购卫生纸。

抢购场面异常激烈,有百米冲刺抢厕纸的,也有为一提厕纸开打的。估计在歪果仁眼中,厕纸不是如厕用纸,而是战略物资。

疫情当前,抢购口罩,抢购消毒液,抢购双黄连……对这些我们经历过的场面,尚能理解,毕竟口罩、消毒液是防疫物资,双黄连是谣传的“药”,可卫生纸能干啥?

一百个问号飘过,就是想不通厕纸有啥可抢的?

美国卫生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说:“厕纸不是预防感染冠状病毒的有效方法,但它们已经卖光了。”

和病毒没有啥关系,难道宅在家里无聊撕纸玩?

存在即合理,那我们就来梳理思考下怪现象背后的原因吧。

◆解释1:卫生纸原料依赖进口,疫情将导致短缺

先从最早出现抢卫生纸的日本开始。

2月底,日本一些城市里,很多顾客突然开始抢购,平时供应充足的超市里,卫生纸很快销售一空。

后来,这些抢购现象被证实缘于一则谣言——卫生纸原材料来自国外,有很多说法称是从中国进口,受新冠病毒影响将没法输入日本。

尽管很快有人出来辟谣,称日本的卫生纸98%都是本土制造,但抢购行为却仍在持续。

◆解释2:厕纸里有生产口罩的原材料

在日本卫生纸谣言的姊妹篇是,厕纸里有生产口罩的原材料。

不过,日本家庭纸工业会发布声明,日本国内厕纸和口罩用的并不是同一种原料。

倒是口罩的原材料与卫生巾、纸尿裤有重叠。

正常情况下,口罩的第一层即是拒水无纺布,第二层是医用熔喷布,第三层是亲肤无纺布,内外两层本身生产纸尿裤也会使用,但平时这都不是稀缺原料。

口罩挤占的其实是纸尿裤。据第一财经报道,由于部分企业转产医用熔喷布,挤占了其他无纺布材料的产能,导致纸尿裤的原料产能受到影响,部分原料成本上涨超过六成,纸尿裤也跟着涨价。

◆解释3:novel coronavirus(新型冠状病毒)与导致腹泻的norovirus(诺如病毒)很像

这是网友听来的一个解释,看似很有道理,但这种解释很可能是一种猜测。

毕竟二者还是差别很大的,带有“virus”(病毒)的英语词汇有很多,为何单单就诺如病毒躺着中了枪?

◆解释4:卫生纸体积大,容易被发现

和超市里的其他商品不同,卫生纸主要是论提来卖,一个售货架摆满看上去很壮观,但如果销售快也很容易被发现空货架。

英国行为研究学者利亚姆•史密斯(Liam Smith)和席琳•克莱姆(Celine Klemm)也在《卫报》发文表示,卫生纸体积大,缺货后非常醒目,空货架很容易引发人们害怕买不到货品的恐慌心理。

这种照片在社交网络刷屏,无形中向人们传递了“数量有限,赶紧抢购”的信息,从而导致很多人会在见到类似照片后前往商店抢购。

细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解释5:总要囤点啥,反正卫生纸放不坏

还有一种分析认为,卫生纸价格相对低廉、保质期长,多囤一些也不会浪费。况且作为生活必需品,人们确实离不开它。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教授巴鲁克•菲施霍夫(Baruch Fischhoff)认为,某些受疫情严重影响国家实施隔离、人员流动管控后,其他国家的民众考虑到本国未来可能也采取类似防疫措施,会购买卫生纸和其他生活物资来提前做好准备。

可动辄买几大包的卫生纸,这是准备打持久久久久战了?

其实囤物资,疫情期间的我们也都经历过。看到网络上一张高菜价的照片就赶紧囤菜,看到哪个货架快要空了就赶紧抢几件放到购物车。

还记得下面这个火遍全网的温馨提示吧。

◆解释6:从众心理,恐慌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教授尼提卡•加尔各(Nitika Garg)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错失恐惧症会导致消费者的恐慌购买。许多人看到别人抢购卫生纸,总觉得事出必有因,深怕自己错过,所以也加入了“抢纸大军”。

疯抢风波,这几乎是每次公共危机时都会上演的现象。《乌合之众》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1年春季的抢盐风波。当时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出现核辐射危机,这在中国也引起了恐慌,一条“吃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传忽然传遍大江南北,从而引起了大面积抢购市场碘盐的行为。

当时,一位武汉市民郭先生花高价购入食盐13000斤,由于其所抢购食盐之多,故被人称为"抢盐帝"。真不知道这位郭先生的囤的盐,现在是不是吃完了?

对未知的恐惧,总会导致不理性的恐慌行为,这可能是人性的弱点,也最可能是疯抢卫生纸的心理逻辑。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理性提醒下,千万不要轻易囤物资。

本来物资都够使用,结果被一部分刻意囤货,导致物资紧缺,结果需要的人反而买不到。

这其实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当一部分家中堆满厕纸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在望纸兴叹。

美国警方开始呼吁不要因没厕纸报警了。

互联网上,欧洲已经有人开始拍摄了如何节省使用厕纸的教程。

还有就是,坐便冲洗器销量大增。

好了,手中有纸,如厕不慌,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刘惠杰

发布于 2025-08-11 12:58
收藏
1
上一篇:大兴安岭深藏秘境,中国小瑞士——阿尔山的纯净魅力 下一篇:你永远也想不到我的英文名竟然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