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赋深度解析,才子宋玉四大美男风采,千年流传的惊艳之谜

高唐赋深度解析,才子宋玉四大美男风采,千年流传的惊艳之谜"/

我们来一同解析宋玉的《高唐赋》,探讨这位“四大美男”之一,如何凭借其才情,在文学史上留下璀璨夺目的印记,令人惊艳千年。
"《高唐赋》全文解析"
《高唐赋》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代表作之一(另一篇为《神女赋》)。它以楚王游高唐宫、梦遇巫山神女为核心情节,铺陈渲染,极尽能事,展现了宋玉高超的文学技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一、 赋的结构与内容"
《高唐赋》通常分为两大部分:
1. "序言(或称引言):" 这部分交代了故事背景。楚襄王在游历高唐宫时,听信了玉的描述,梦见一位美丽的神女与他相会。醒来后,楚襄王感到怅然若失,便询问宋玉梦中的神女是谁。宋玉于是作赋以作回答。这个序言结构巧妙,引出下文,并奠定了神秘、浪漫的基调。 2. "赋的主体部分:" 这是全赋的核心,详细描绘了楚襄王在梦中与神女相遇、交往的过程,以及神女的美丽、神采和与楚王之间缠绵悱恻的情感。
"主体部分大致内容可分为:"
"神女初现:

相关内容:


一、文章背景

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著名辞赋家,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姿容昳丽,才情出众。相传为屈原弟子,仕途多舛,一生郁郁。代表作《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等,铺陈细腻,辞藻华美,开 “悲秋” 先河,影响汉赋,还留下 “下里巴人” 等诸多典故。

《高唐赋》与《神女赋》是姊妹篇,都以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梦幻爱情为蓝本。当时楚国文化繁荣,辞赋盛行,宋玉脱颖而出。《高唐赋》借丰富想象生动展现高唐风光与神话,尽显其文学造诣,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原文及逐句翻译解析

原文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zú)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翻译】从前,楚襄王和宋玉在云梦台游览,远望高唐观,高唐观上独有一团云气,高高地耸立着笔直向上,忽然又改变了容貌,片刻之间,千变万化。

解析】点明人物、地点和事件,通过对高唐观上云气奇特变化的描写,营造出神秘奇幻的氛围。“崪兮直上”形象地写出云气高耸升腾之态,“忽兮改容”“变化无穷”则突出其变化迅速且多样。为后文神女的出现埋下伏笔。

  • 楚襄王:即楚顷襄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怀王之子。
  • 高唐之观:高唐一带的宫殿楼台。“观” 在这里指楼台。
  • 崪(zú)兮:形容云气高高耸起的样子。

成语

  • 变化无穷:形容事物形态或情景等变化多样,没有止境。常用来描述自然现象、艺术创作、形势发展等方面的丰富变化。


原文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翻译】楚襄王问宋玉说:“这是什么云气呢?”宋玉说:“这就是所说的朝云。”

解析】引出“朝云”概念,为下文讲述朝云的来历做铺垫。

  • 何气:什么云气。
  • 朝云:早上的云气。


原文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翻译】楚襄王问:“什么叫做朝云呢?” 宋玉说:“从前先王曾经游览高唐,感到疲倦了就白天睡觉,梦见一个女子说:‘我是巫山的女儿,来高唐作客。听说您在游览高唐,愿意为您侍寝。’先王于是就宠幸了她。”

解析讲述了楚怀王梦中遇到巫山神女自荐枕席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为 “朝云” 一词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巫山神女的形象被塑造得主动、热情。

  • 先王:指楚襄王的父亲楚怀王。
  • 昼寝:白天睡觉。“昼”,白天;“寝”,睡觉。
  • 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
  • 为高唐之客:意思是来高唐作客。“为”,作为,是。
  • 荐枕席:意思是愿意与对方同寝,即侍寝。“荐”,进献;“枕席”,枕头和席子,代指床榻。
  • :封建时代称皇帝对妻妾的宠爱为 “幸”。

成语

    • 自荐枕席原指女子主动请求同寝,后泛指女性主动示爱或献身,形容女性大胆表达情感。


原文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

翻译】(神女)离开时告辞说:“我住在巫山的南面,在高丘险阻的地方,早上我是飘荡的云,晚上我是流动的雨。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阳台之下(飘荡或洒落)。” 第二天早上一看,(云气的变化)就像神女说的那样。所以(先王)为她建立了庙宇,命名为 “朝云”。

解析】描绘出一种浪漫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也体现了先王对神女的怀念。通过对神女话语的直接引用,生动地塑造了神女的形象,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 巫山之阳:巫山的南面。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 “阳”。
  • 高丘之阻:高丘险阻的地方。“阻”,险要、险阻之地。

成语典故

  • 巫山云雨(或云雨巫山):来自楚怀王曾在高唐梦见神女的故事,神女称自己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就用 “巫山云雨” 来指男女欢合,也用来形容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或比喻一段浪漫的情缘。
  • 朝朝暮暮原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后指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男女之间的思念等情感。


原文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榯(shí)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袂(mèi)鄣日,而望所思 。

翻译楚襄王问道:“那朝云刚出现的时候,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宋玉说:“它刚出现的时候,高耸的样子就像挺拔的松树;稍微过了一会儿,明亮洁白的样子如同美丽的少女,她扬起衣袖遮挡阳光,在那里遥望着自己思念的人。”

解析】用比喻的手法,先将初出的朝云比作挺拔的松树,展现其挺拔之态;又将其少进之态比作美丽少女,“扬袂鄣日,而望所思”赋予朝云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朝云的美丽与灵动 ,让读者如临其境。

  • 松榯:挺拔的松树。
  • 晰兮:明亮洁白的样子。
  • 姣姬:美丽的女子。“姣”,美好,美丽;“姬”,古代对妇女的美称。
  • 所思:所思念的人。


原文忽兮改容,偈(jì)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qi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

翻译(朝云)突然之间就改变了容貌,快速的样子就好像驾驭着四匹马拉的车子,车上插着羽旗;(它流动起来)轻快的样子如同疾风,凄凉的样子如同密雨。风停了,雨也停了,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解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形容词。

  • 忽兮:形容快速、突然的样子。“兮” 是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 改容:改变容貌、形态,这里指朝云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 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把朝云快速变化的形态比作飞驰的驷马之车与车上飘动的羽旗 ,生动展现出朝云快速移动、气势不凡的特点。(偈(jì)兮:形容快速;驷马:同拉一车的四匹马;羽旗:饰有羽毛的旗帜 。)
  • 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朝云流动时像疾风般轻快,又似寒雨般带着凄凉之感,从动态与感觉两方面丰富了朝云形象。(湫(qiū)兮:形容轻快、疾速;凄兮:形容雨细密、寒冷、凄凉。
  • 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简洁描绘出朝云消散后的情景,使朝云变化过程完整,尽显变化无常、神秘莫测的氛围。(雨霁(jì):雨过天晴;云无所处:云消散,不知去向。)


原文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 。”

翻译】楚襄王说:“我现在可以去游览(高唐一带)吗?” 宋玉说:“可以。” 楚襄王又问:“那里的景色究竟怎么样呢?” 宋玉说:“(那里)高峻啊,显赫啊,登高可以望远;广阔啊,普遍啊,是万物的起始之处。向上连接着天空,向下可以看到深渊,奇珍异宝,奇特雄伟的景象,多得不能用言语来一一述说评论。”

解析宋玉从多个角度描绘了高唐的特点。先是强调了高唐地势高峻,适合登高望远,接着说其地域广阔,仿佛是万物的起源之地,给人一种宏大、神圣的感觉。然后描述了高唐上下的空间跨度,上达天际,下至深渊,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最后提到高唐的奇珍异宝和奇特雄伟的景象多得难以用言语形容,激发了楚襄王对高唐的向往和好奇。

  • 高矣显矣:高峻啊,显赫啊。“矣” 为语气助词,表感叹。
  • 临望:登高远望。
  • 广矣普矣:广阔啊,普遍啊。形容地域广阔,涵盖万物。
  • 万物祖矣:是万物的起始之处。“祖” 有根源、起始的意思。
  • 属(zhǔ):连接。“上属于天” 即向上连接着天空。
  • 见(xiàn):通 “现”,显现,出现。“下见于渊” 意思是向下可以看到深渊。
  • 珍怪:奇珍异宝,珍贵而奇异的东西。
  • 奇伟:奇特雄伟,形容景象壮观奇特。

成语典故

  • 不可称论:这一表述可以理解为形容事物繁多、奇妙,难以用言语详细描述


原文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翻译楚襄王说:“你试着为我(把高唐的景色)写成一篇赋吧。” 宋玉说:“是,是。”

解析起到了推动作用,引出了后文宋玉创作赋的内容,使整个关于高唐的故事和描述能够以赋的形式更全面、细致地展现出来,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体裁和内容。

  • 唯唯:恭敬地应答声,表示顺从、答应。古代常用于下对上的应答,类似于“是,是”“好的”。

成语典故

  • 唯唯诺诺: 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主见,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原文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chóu)兮,道互折而曾(céng)累(lěi)。

翻译至于那高唐的大概面貌啊,实在是没有什么事物能够和它相比拟。巫山高耸雄伟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啊,(那里的)道路相互曲折,层层累积(盘旋而上)。

解析先强调高唐的独特性,说它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相比拟,突出其非凡的地位和独特的景观。接着描写巫山的雄伟,强调其高耸且无可匹敌的气势,然后又描述了通往巫山的道路特点,道路曲折盘旋,层层累积,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巫山的高峻和神秘,给人一种难以攀登却又充满吸引力的感觉。

  • “殊无物类之可仪比”“赫其无畴”:极力强调高唐和巫山的独特与卓绝
  • 无畴(chóu):没有同类,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畴”,同类、匹敌。
  • “道互折而曾累”写出巫山道路的曲折复杂,为下文对山上其他景象的描写做铺垫。(互折:相互曲折,形容道路弯弯曲曲。曾(céng)累(lěi):通 “层累”,层层累积,这里形容道路盘旋而上,一层又一层的样子。)


原文登巉(chán)岩而下望兮,临大阺(dǐ)之稸(xù)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

翻译登上高峻陡峭的山岩向下眺望啊,俯视着那大斜坡下积聚的水泽。正赶上刚下过雨,天气初晴啊,看到众多山谷中的水流都汇聚到了一起。

解析先通过 “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描绘了一个登高俯瞰的视角,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站在高峻山岩上的视野和氛围,同时也展现了大斜坡下积聚的水泽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而壮观的感觉。接着 “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点明了时间是雨后初晴,此时看到众多山谷中的水流汇聚。

  • 巉(chán)岩:高峻陡峭的山岩。“巉”,山势高险的样子。
  • 稸(xù)水:积聚的水,“稸” 同 “蓄”,有积聚、储存的意思。
  • 新霁(jì):刚刚雨过天晴。“霁”,雨停止,天放晴。
  • 百谷:众多的山谷,也可指山谷中众多的水流。
  • 俱集:都汇聚到一起。“俱”,都;“集”,聚集。


原文濞(pì)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wěng)湛湛而弗止。

翻译水流汹涌澎湃却好似无声无息地涌动着,而后分散又缓缓地汇聚到一起。水势盛大浩渺向四方扩散蔓延,水势充盛深沉且奔腾不息,没有停止的时候。

解析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又充满力量的自然景象。体现了宋玉在语言运用和景物描写上的高超技艺。

  • 濞汹汹其无声兮” (“濞”,本义是水势激荡的样子,这里形容水流涌动的状态。“汹汹”,形容水势盛大、激荡的样子。说 “其无声”)先营造出一种看似平静实则蕴含巨大能量的氛围,水流在悄无声息中积攒着力量。
  • 溃淡淡而并入” (“溃”,原指水冲破堤坝等,这里指水流分散后又汇聚。“淡淡”,水流动的样子,形容水流舒缓。“并入”,指水流汇合到一起。)进一步描绘了水流从分散到聚合的状态,富有动态感。
  • “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滂”,形容水势盛大。“洋洋”,广大、盛大的样子。“四施”,向四方扩散、蔓延,“蓊”,本指草木茂盛,这里形容水势充盛、浓厚。“湛湛”,形容水深的样子,这里表示水流深沉。“弗止”,不停止。) 则将水势的盛大、扩散以及其深沉不息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够看到那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水流,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原文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

翻译当大风刮来的时候,水面上涌起了波浪,那波浪好像是靠近山体的独立高地一般。波浪气势汹汹地逼近岸边并相互撞击,在水流狭窄的地方相互牵引、交汇,然后又退缩后再汇合在一起。

解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波浪的动态变化过程。

  • 长风至而波起兮:(“长风”,指大风。“至”,到来。“波起”,波浪涌起。)意思是当大风刮来的时候,水面上就涌起了波浪。
  • 若丽山之孤亩:(“若”,好像。“丽” 通 “离”,意为附着、靠近。“山”,这里指水中的山丘、高地等突出物。“孤亩”,可理解为独立的一块高地,类似田亩的形状突出在水面之上。)意思是说涌起的波浪如同靠近山体的独立高地一样。
  • 势薄岸而相击兮:(“势”,指波浪的来势、气势。“薄”,靠近、逼近。“岸”,岸边。“相击”,相互撞击。) 即波浪的气势汹汹地逼近岸边并相互撞击。
  • 隘交引而却会:(“隘”,狭窄的地方,这里指水流狭窄的区域。“交引”,相互牵引、交汇。“却会”,退缩后又汇合在一起。) 形容波浪在狭窄处相互交汇、相互牵引,然后又退缩、再汇合的情景。


原文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磊磊而相摩兮,巆(yíng)震天之磕磕(kē)。

翻译水波在中间汹涌地高高耸起,如同在海上漂浮时遥望那高耸的碣石山。众多的碎石堆积在一起相互摩擦碰撞,发出的声音宏大响亮,震天动地,那清脆的撞击声不绝于耳。

解析进一步描绘了水波和水边碎石的情景,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

  • 崪(zú)中怒而特高兮:(“崪”,指山峰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水波涌起时高高耸起的样子。“中怒”,形容水势在中间汹涌激荡,如同发怒一般。“特高”,特别高,突出地高耸。)水波在中间汹涌涌起,高高地耸起。
  • 若浮海而望碣石:(“若”,像。“浮海”,在海上漂浮。“碣石”,古代的山名,在渤海边上,常被用来指代海边高耸突出的岩石或山峰。)将涌起的水波比作在海上漂浮时看到的碣石山那样高耸突出。
  • 砾磊磊而相摩兮:(“砾”,小石块、碎石。“磊磊”,形容众多石块堆积的样子。“相摩”,相互摩擦。)众多的碎石相互摩擦碰撞。
  • 巆(yíng)震天之磕磕(kē):(“巆”,形容声音宏大。“震天”,震动天空,极言声音响亮。“磕磕”,象声词,形容石头相互撞击发出的清脆响亮的声音。) 碎石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宏大,响彻天空。


原文巨石溺溺之瀺灂(chán zhuó)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róng)。

翻译巨大的山石在急流中沉浮跌宕,激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响;飞溅的白沫如翻涌的云涛直冲天际,展现出震撼的磅礴力量;江水波光粼粼迂回盘旋,形成迷宫般的九曲回肠;汹涌的浪涛连绵不绝,似千军万马奔腾不息。

解析"溺溺→瀺灂→潼潼→高厉→盘纡→淫淫" 构成完整水势运动链,仿佛能看到水的各种姿态。

  • 溺溺(niào niào):通 "沈沈",形容巨石在水中上下沉浮的动态
  • 瀺灂(chán zhuó):双声联绵词,水流撞击岩石的清脆声
  • 潼潼(tóng tóng):叠韵联绵词,状浪花如层云翻卷
  • 高厉(lì):"厉" 通 "疠",指浪花飞溅的尖锐形态
  • 澹澹(dàn dàn):叠韵联绵词,水面波光闪烁
  • 盘纡(pán yū):双声联绵词,水流迂回形成的涡旋地貌
  • 淫淫(yín yín):波浪层层叠叠的连绵状态
  • 溶(róng):通 "溶溶",形容水势浩大无边


原文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pèi)。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

翻译奔腾的浪涛高高跃起相互撞击,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水势如云涛翻涌,声浪如雷霆万钧般震耳欲聋;岸边的猛兽被惊吓得纵身跳跃,慌乱中四处奔逃;仿佛整个山林都在震颤,万物都在仓皇逃命。

解析表面上是在描写自然景象,实则可能暗喻着某种强大的力量或动荡的局势,如同汹涌的波浪和受惊的猛兽,体现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态势,也可能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之情。

  • 奔扬:波浪奔腾的动态("扬" 通 "飏",)
  • :通 "涌",指浪头高高跃起
  • 相击:波浪相互碰撞的物理现象
  • 云兴:比喻水势如云层翻涌
  • 霈霈(pèi pèi):叠韵联绵词,形容声音宏大如雷
  • 跳骇:"跳" 表动作,"骇" 表心理
  • :慌乱无序的状态
  • 驰迈:同义复合词,表快速奔跑


原文虎豹豺兕(sì),失气恐喙(huì);雕鹗鹰鹞,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翻译老虎、花豹、豺狼、犀牛这些猛兽,(在这种声势下)吓得失去了威风,惊恐得嘴里不断发出害怕的叫声;大雕、鱼鹰、老鹰、鹞鹰这些猛禽,(也被吓得)在空中乱飞,然后躲起来。(它们)大腿颤抖,抑制着呼吸,怎么还敢肆意地抓取猎物呢?

解析运用了夸张和侧面描写的手法。继续通过描写各种猛兽和猛禽的惊恐状态,如“失气恐喙”“飞扬伏窜”“股战胁息”等 ,从侧面表现水势的强大威慑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 豺兕(sì):“豺” 是一种像狼的野兽,体型比狼小,性凶猛;“兕” 是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
  • 失气:失去了平日的威风、气势。
  • 恐喙(huì):“恐” 是恐惧、害怕;“喙” 本指鸟兽的嘴,这里用作动词,指因害怕而发出叫声。
  • 雕鹗(è)鹰鹞(yào):“雕” 是大型猛禽,翅膀宽大,视力敏锐;“鹗” 是一种大型鸟类,也称鱼鹰;“鹰” 是猛禽的一种,善于飞翔和捕猎;“鹞” 也是一种猛禽,比鹰小,捕食小鸟等。
  • 飞扬伏窜:“飞扬” 指在空中乱飞;“伏窜” 指躲藏、逃窜。
  • 股战:“股” 指大腿,“股战” 即大腿颤抖,形容非常害怕。
  • 胁息:抑制着呼吸,形容因恐惧而不敢大声喘气。
  • 妄挚:“妄” 是肆意、胡乱;“挚” 通 “鸷”,本义指凶猛的鸟,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抓取、猎捕,“妄挚” 即肆意地抓取猎物。


原文于是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yuán tuó)鳣(zhān)鲔(wěi),交织纵横。振鳞奋翼,蜲蜲(wēi)蜿蜿。

翻译在这种情况下,水中的生物都从水里出来,栖息在水中小洲的南岸。大鳖、鳄鱼、鲟鱼、鲔鱼等,交错聚集在一起,密密麻麻。它们摆动着鱼鳞,鼓动着鱼鳍,蜿蜒曲折地游动着。

解析】描写水族在水势影响下的状态,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物在水势变化下的反应。

  • 水虫尽暴:“水虫” 泛指水中的生物;“暴” 通 “曝”,有暴露、显露的意思,这里指水中生物从水中出来,暴露在外面。
  • 乘渚之阳:“乘” 有凭借、趁着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栖息;“渚” 指水中小洲;“阳” 在古代常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这里 “渚之阳” 指水中小洲的南岸(因为水的南岸为阳)。
  • 鼋鼍(yuán tuó):“鼋” 是一种爬行动物,外形像龟,生活在水中,体型较大;“鼍” 也叫扬子鳄、猪婆龙,是一种爬行动物,水陆两栖。
  • 鳣(zhān)鲔(wěi):“鳣” 即鲟鳇鱼,一种大型的鱼类;“鲔” 是鲟鱼和鳇鱼的古称,也指鲔鱼(金枪鱼的一种,在古代可能有不同所指),这里泛指大型鱼类。
  • 交织纵横:“交织” 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纵横” 形容数量多且杂乱地分布着,形容这些水中生物交错聚集的状态。
  • 振鳞奋翼:“振” 是抖动、摆动;“鳞” 指鱼鳞;“奋” 是鼓动;“翼” 这里指鱼鳍,形容鱼摆动鱼鳞、鼓动鱼鳍的动作。

成语典故

  • 蜲蜲蜿蜿:形容生物游动的姿态,与 “蜿蜒曲折” 意思相近,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曲折延伸,也可形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顺利、充满波折。


原文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烂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

翻译在山坡的半腰处远远地望去,黑色的树木在寒冬时节依然茂盛葱荣。树木的色彩鲜明耀眼,光彩闪烁,简直夺目到令人眼目眩晕。绚烂的样子就好像那排列在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实在是无法详尽地描绘出它们的形态。

解析】从描写水转到描写山上的树木,通过对冬季树木独特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惊叹之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

  • 中阪(bǎn):“阪” 同 “坂”,指山坡,“中阪” 即山坡的半腰处。
  • 玄木:“玄” 有黑色、深色的意思,“玄木” 这里指颜色深黑的树木,也可泛指茂盛的树木。
  • 冬荣:“荣” 有茂盛、开花的意思,“冬荣” 指在冬季依然茂盛,甚至开花。
  • 煌煌荧荧:“煌煌” 形容光彩鲜明夺目;“荧荧” 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这两个词连用,强调了树木光彩照人的程度。
  • 夺人目精:“夺” 有强取、胜过的意思,“目精” 即眼睛,“夺人目精” 意思是光彩强烈,使人眼睛都感到眩晕,形容非常耀眼。
  • 烂兮:“烂” 有灿烂、绚丽的意思,“烂兮” 表示绚烂的样子。
  • 若列星:“若” 是像;“列星” 指排列在天空中的星星,“若列星” 即像那排列的星星一样。
  • 曾不可殚(dān)形:“曾”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 “竟”“简直”;“殚” 是尽、完的意思;“形” 指形态,“曾不可殚形” 意思是简直无法详尽地描绘出它们的形态。


原文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波闇蔼;东西施翼,猗狔丰沛。

翻译榛林葱郁繁茂,繁花铺地,两株梧桐果实累累,枝杈缠绕交合。树木随风轻摆,姿态婀娜,树影于水波间若隐若现。枝叶向东西伸展,似鸟张翼,尽显婀娜生机。

解析作者借细腻笔触,状写自然之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之美、生命的蓬勃力量,也体现出其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洞察与高超的文字表现力,营造出动态的繁茂之美。

字词注释

  • 郁盛:形容生长得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 葩(pā)华:“葩” 指花,“华” 同 “花”,“葩华” 即花朵。
  • 双椅:“椅” 指梧桐树,“双椅” 即两株梧桐树。
  • 垂房:“房” 这里指果实,“垂房” 即垂下果实。
  • 纠枝:“纠” 有缠绕、盘绕的意思,“纠枝” 指树枝相互缠绕。
  • 还会:“还” 通 “旋”,有旋转、迂回的意思,“会” 是聚合,“还会” 指树枝缠绕后又聚合在一起。
  • 徙靡(xǐ mǐ):指随风轻轻摇曳、飘动的样子。
  • 澹淡:形容物体在光影或水波等映衬下,呈现出的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的状态,这里指树影在水波映衬下的样子。
  • 随波暗蔼:“暗蔼” 同 “暗霭”,形容阴暗、昏暗、模糊的样子,“随波暗蔼” 意思是树影随着水波的荡漾而若明若暗,隐隐约约。
  • 东西施翼:向东西两边伸展枝叶,如同鸟儿张开翅膀。“施” 有伸展的意思,“翼” 指翅膀。
  • 猗狔(yī nǐ):同 “旖旎”,形容姿态柔美、婀娜多姿。


原文绿叶紫裹,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

翻译】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花托,红色的茎,白色的花蒂。细长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发出悲凄的声响,那声音如同竽和箫之类乐器吹奏出的乐音这些声音有清脆的也有低沉的,相互应和交织,音调千变万化,如同各种乐器共同演奏出的美妙音乐。

解析通过对植物的色彩和枝条声音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韵律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字词注释

  • 绿叶紫裹:“绿” 指叶子的颜色翠绿;“紫” 描述花的外层颜色;“裹” 可理解为花的外层部分,“绿叶紫裹” 描绘了叶子和花的色彩搭配。
  • 丹茎白蒂:“丹” 是红色,形容花茎的颜色;“白” 指白色,用于描述花蒂的颜色;“茎” 是植物的茎干,“蒂” 是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 纤条:“纤” 有纤细、细长的意思,“条” 指植物的枝条,“纤条” 即细长的枝条。
  • 悲鸣:赋予枝条摇曳发出的声音以人的情感,形容声音听起来悲凄、哀怨。
  • 竽(yú)籁(lài):“竽” 是一种古代吹奏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籁” 原指古代的一种箫,后泛指自然界的声响或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指竽和箫之类乐器发出的声音。
  • 清浊相和:“清” 指声音清脆、响亮;“浊” 指声音低沉、浑厚;“相和” 表示相互应和、交织在一起。
  • 五变四会:“五变” 形容音调变化繁多;“四会” 表示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共同演奏,强调声音的丰富多样和和谐美妙。


原文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长吏隳(huī)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翻译这些声音(指前文所描述的自然之声)使人内心深受触动,听起来悦耳动听,却又让人柔肠百转,意气伤怀。就连孤儿寡妇听了,也会感到心中凄凉,鼻子发酸。那些官吏听后无心于职守,使政务荒废;贤能之士听后也会失去了进取的志向。人们心中的忧愁思绪绵绵不绝,不禁连连叹息,流下伤心的泪水。

解析】描着重描绘了声音引发的各种情感,如伤心、忧愁、叹息等,层层递进地渲染出一种悲伤、哀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那种被声音所触动的复杂情感。侧面烘托出这种声音的哀伤和感染力,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其情感力量。

字词注释

  • 感心动耳:“感心” 指使人内心受到触动;“动耳” 表示声音悦耳,能引起人的听觉关注,形容声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回肠伤气:“回肠” 形容内心像肠子一样回旋,比喻内心的情感波动很大;“伤气” 指损伤人的意气、精神,使人心绪低落,强调声音对人情感和精神状态的负面影响。
  • 孤子寡妇:“孤子” 指孤儿,失去父亲或父母的孩子;“寡妇” 指死了丈夫的妇人,这里泛指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 寒心酸鼻:“寒心” 指心里害怕、悲痛;“酸鼻” 指鼻子发酸,形容人内心感到非常难过,几乎要流泪的状态。
  • 长吏隳(huī)官:“长吏” 指官吏,尤其是职位较高的官员;“隳” 有毁坏、荒废的意思,“隳官” 指荒废职守,无心于政务。
  • 贤士失志:“贤士” 指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失志” 指失去了进取的志向、抱负,变得意志消沉。
  • 愁思无已:“愁思” 指忧愁的思绪;“无已” 表示没有尽头,没完没了,形容人的忧愁情绪不断涌现,难以停止。
  • 叹息垂泪:“叹息” 指叹气,因内心的忧愁或感慨而发出声音;“垂泪” 指流下眼泪,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忧愁情绪下的外在表现。

成语典故

  • 回肠荡气:源于 “回肠伤气”,原指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使人心肠回旋,气息震荡,后常用来形容文艺作品或音乐、话语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人情绪激动。
  • 寒心酸鼻: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让人鼻子发酸,感到十分难过。


原文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盘岸巑岏(cuán wán),裖(zhěn)陈硙硙(wèi)。

翻译登上高处向远方眺望,让人心中感到极度的忧愁和疲惫。那江岸曲折回环,山势高峻险要,层层岩石整齐地排列着,坚硬而又险峻。

解析通过描写登高远望时的心境和所见的险峻景色,传达出一种面对宏大、险峻自然景观时的敬畏和内心的忧愁之感,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字词注释

  • 心瘁:“瘁” 有劳累、忧愁、疲惫的意思,“心瘁” 指内心感到极度的忧愁和疲惫。
  • 盘岸:指曲折回环的江岸。“盘” 有盘旋、曲折的意思。
  •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势高峻、险峻的样子。
  • 裖(zhěn)陈:“裖” 通 “枕”,有排列的意思,“裖陈” 指排列整齐。
  • 硙硙(wèi):形容岩石坚硬、险峻的样子。

成语典故

  • 登高望远:意思是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在原文中主要是描述实际的行为动作和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后来这个成语常被用于引申义。


原文磐石险峻,倾崎崖隤(tuí)。岩岖参差,纵横相追。

翻译巨大的石头险峻陡峭,那山崖倾斜、崩塌。岩石高低不平、参差错落,纵横交错,相互连接。

解析通过对险峻山石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力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字词注释

  • 磐石:指巨大的石头,“磐” 有大而厚的意思。
  • 倾崎:“倾” 有倾斜的意思,“崎” 表示崎岖不平,“倾崎” 形容山崖倾斜、崎岖的样子。
  • 崖隤(tuí):“崖” 指山崖,“隤” 通 “颓”,有崩塌、倒下的意思,“崖隤” 即山崖崩塌。
  • 岩岖:形容岩石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 参差:读音为 “cēn cī”,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 纵横:竖和横,这里形容岩石的排列方向,有交错的意思。
  • 相追:相互连接、相连的意思,描绘出岩石绵延不断的状态。

成语典故

发布于 2025-08-11 11:58
收藏
1
上一篇:古人对万物的雅称,探寻那些惊艳千年的惊艳之美 下一篇:国学文化底蕴,为勇敢果断的男宝宝挑选彰显形象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