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干部学习节”,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干部素质的典范

延安时期“干部学习节”,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干部素质的典范"/

延安时期的“干部学习节”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1935-1945)为了加强干部教育、提高干部素质而设立的一个重要活动。它并非一个固定的节日,而是一年一度的学习竞赛和总结表彰活动,通常在秋季举行,旨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干部学习节”的主要特点和内容包括:"
1. "目的明确:" 旨在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为革命事业输送合格人才。 2. "形式多样:" 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经验交流、学习竞赛、总结表彰等多种形式。 3. "内容广泛:" 学习内容涵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军事知识、经济文化知识等各个方面。 4. "全员参与:" 延安时期的各级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积极参加了“干部学习节”活动。 5. "注重实践:" 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鼓励干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6. "竞赛激励:" 通过学习竞赛,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7. "总结表彰:" 对学习积极、成绩优异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榜样,鼓励先进。
"“干部学习节”的意义和影响:"
"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在上一篇推送里提到,1945年5月5日子长中学举办了第一届开学典礼,而在这一天也是干部学习节(亦或是“五五”学习节)。所以,我今天推送的主题最初拟定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作风”,但是范围太大,要讲的内容也很多,所以,经过几番思考,我把题目范围进一步缩小、具体,就是“延安时期的‘干部学习节’”。

关于这一节日,早在1940年3月,党中央在《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就决定把马克思的生日,即每年的5月5日作为“干部学习节”,促使党员干部检视学习情况,改进不足之处,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克服“本领恐慌”。同时,这份指示还对当前党的干部进行了大致分类,并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新老干部设置针对性的课程,为全体在职干部划下“每日学习两小时”的硬规矩。在干部学习节举办开学典礼,也更能印证子中办学初期的主要目标就是为边区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干部人才。

时值抗战相持阶段,设立“干部学习节”在本质上是为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来实现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当然,设立这一节日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党中央最初来到陕北时,党员规模小,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步伐,我们党在瓦窑堡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里先挖个坑,今年是瓦窑堡会议召开的九十周年,我在接下来推送中会着重介绍这一专题),决定要大量发展党员。而党员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时局的复杂变化,对党的领导本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并主张“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由此在党内掀起了学习热潮。所以,“干部学习节”与这一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也促进了党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党的自我更新能力,使我们党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党善于学习,从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武器。

延安时期的“干部学习节”,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节日符号,更深刻影响和改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作风。新时代,我们党依然要从延安时期党的学习作风中吸取有益经验,为强国征程、复兴伟业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发布于 2025-08-11 06:27
收藏
1
上一篇:女人发"0506",揭秘数字密码背后的神秘暗示 下一篇:【揭秘!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的不为人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