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揭秘手机“以租代购”背后的潜在陷阱与猫腻

警惕!揭秘手机“以租代购”背后的潜在陷阱与猫腻"/

“手机以租代购”听起来像是一个方便快捷、无需首付就能拥有新手机的选项,但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猫腻”,需要消费者警惕。以下是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1. "高昂的“租金”可能变相成为高额利息:" 表面上是“租”,但实际费用(租金、服务费、保险费等)可能远超手机本身的价值,折算下来年化利率可能非常高,甚至接近高利贷水平。 很多条款会将“租金”定义为“服务费”或“手续费”,模糊了利息的性质,让消费者难以判断真实成本。
2. "合同陷阱与霸王条款:" 合同条款可能非常复杂,包含大量对消费者不利的隐藏条款,如: "逾期违约金极高:" 一旦未能按时支付“租金”,可能面临高额的滞纳金或违约金。 "提前解约费用高昂:" 想要提前停止合同,可能需要支付相当于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租金的巨额费用。 "损坏赔偿计算不合理:" 如果手机在使用中损坏,赔偿标准可能不合理,甚至需要支付远超维修费用的金额。 "所有权归属模糊:" 在还清所有费用(租金、利息、费用等)之前,手机的所有权并不真正属于你,公司有所有权,并有处置权(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工人日报讯 (记者刘兵)近日,北京消费者张杰对记者反映称,自己遭遇了手机“以租代购”陷阱。原来,张杰在某租赁平台购买了一台苹果14Plus(256GB)手机,以租代购分期12个月,每期还款492元,已经还了7期。因个人疏忽,上个月未能按时还款,现已被强制要求买断,买断金额为7101元。已付的7期租金加上买断金额,总金额达10545元,“这个价格已经大大超出这款手机在市面上的价格了。”张杰说。

手机“以租代购”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租赁模式。平台方称,这种模式不但使消费者能够更快地拥有手机,而且比一次性购买更具吸引力。用户每月只需要支付少量费用,即可拥有最新款或者更高端的手机。用户还可以在租期结束后购买手机,不需要支付一次性高额的购买费用。

尽管许多人抱着短租一两个月尝鲜的心态,但实际上大多数平台默认的租期是1年及以上,且不能提前解约。逾期即买断,不支付就面临被起诉风险。这些环环相扣的套路,让许多年轻人深陷其中。

热衷数码新产品的北京市民高翔告诉记者,“以租代购”其实不划算。“以苹果15Pro(256G)手机为例,在人人租平台上租完一年归还的总租金是7091.95元,而该手机的市面价格为8999元,也就是说租一年的价格是买新的近八成!”记者了解到,该款手机如果在人人租平台选择租完12期即送的模式,总租金为11688元,这一价格已超过市面价格近30%。

对消费者更为不利的是,当手机租期到期后,如果被平台认定为有破损或者耗损过大等情况,平台将要求消费者买断该手机。此外,记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租手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近3万条投诉,涉及到期续租加价、买断之后不解除监管锁、买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暴力催收等。

近期,一些地方法院也发文提醒消费者,当下不少手机租赁平台以“低月租”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分期“租赁手机”,租金逾期后自动“由租转售”,存在部分手机租金及费用标准超过法定最高利息标准、租赁过程未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认为,租赁平台有义务准确完整地告知消费者“以租代购”模式的详细信息,不能隐藏一些格式条款,要保障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租赁逾期的情况,不应立即将原租赁强制转换成售卖,应该给予消费者一定的缓冲期,同时价格也要公道合理。他还建议年轻消费者,要树立量入为出的观念,谨慎选择“以租代购”。(文中张杰为化名)

来源: 工人日报

发布于 2025-08-10 12:42
收藏
1
上一篇:网约车行业警示,以租代购模式盛行,消费者需警惕潜在风险 下一篇:警惕!揭秘手机“以租代购”背后的隐藏陷阱与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