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年底搬进通州张家湾这事儿,直接把周边房租炒到八千起步。
学生没入住,房东先狂欢,现在最慌的是打工人——设计小镇产业升级要是光涨房租不涨工资,以后还怎么活?

校区投了4.4亿赶工,地下车库都重新装修,但张凤路还在挖坑,年底通车悬得很。
这波高校搬迁看着热闹,要真成产业升级还得看配套落地。

赶工期这事儿特别眼熟。
去年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建食堂,三个月硬赶出米其林速度,结果开学吃出钢丝球。

北服这次更狠,十几个标段同时干,连门把手都要换,现场怕不是要变施工版密室逃脱。
查了建筑行业规范,类似规模的校园改造正常工期至少480天,现在压到300天,建筑公司怕是要三班倒。

通州这些年引进的高校里,北服最特殊。
服装设计专业全国前三,学生毕设直接能上时装周,和张家湾要搞的设计产业园倒是绝配。
不过设计产业需要工作室、打样车间这些配套,现在改造清单里光看见教室翻新,产业链关键环节都没影。

交通问题直接暴击打工人日常。
现在早高峰坐八通线过土桥站,挤得能把衬衫挤成褶皱款。

等八千师生再加进来,六号线支线没通,就靠两条公交线撑着,怕是要出现全国首例“校服挤地铁”行为艺术。
对比亦庄开发区引进北理工时的操作,提前三年修好三条主干道,这才是产学研结合的打开方式。

通州这次明显是基建追着规划跑,等学生真来了,怕是要先当三个月“工地拓荒者”。
张家湾设计小镇规划图看着高大上,45万平米的数字唬人,实际是把旧厂房改造成LOFT。
这种模式深圳大浪时尚小镇五年前就玩过,结果变成服装批发市场。

北服学生要是只能对着电脑搞设计,产业升级就是个空壳。
现在最该盯的是校门口有没有面料市场、打版工作室,这些才是留住设计师的真家伙。

看通州今年土地出让记录,设计小镇周边全是商住地块,产业链相关用地零供应,这波操作属实迷幻。
年底入驻倒计时开始,现在最该做的是成立校地联合工作组。

学生通勤堵车、老师没地方住、企业找不到对接部门,这些问题提前三个月就该排查。
别等开学季变投诉季,高校搬迁这手好牌打成烂尾楼。
看看雄安新区引进高校时搞的“双导师制”,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带毕设,这种真金白银的产学研联动才是王道。
通州要真想靠设计产业翻身,光靠盖教学楼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