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盛放季来临!意想不到的求偶秘密,点亮夏夜浪漫

萤火虫盛放季来临!意想不到的求偶秘密,点亮夏夜浪漫"/

哇!这个消息太棒了!萤火虫进入最佳观赏期,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自然盛事。
而且,“万万没想到,它发光竟然是为了求偶”——这一点尤其引人入胜!
没错,你说的非常对!萤火虫那闪烁迷人的光芒,并非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是自然界中著名的“求偶信号灯”。
具体来说:
1. "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萤火虫发光模式不同。通常是雄性通过特定的闪烁频率和模式来吸引雌性,雌性则会用不同的信号回应或表示拒绝。 2. "配对过程":雄性发出信号后,如果雌性回应,两者会进行“闪光对话”,有时甚至会伴随飞行中的追逐和触碰,最终完成配对。 3. "多样性与进化":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其发光信号(颜色、频率、模式)可能差异很大,这被认为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物种识别机制,以避免与其它物种混淆。
所以,当你晚上看到萤火虫提灯闪烁时,你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夜景,更是它们正在进行的一场浪漫而独特的“光之舞”,是它们为了繁衍后代而演化出的神奇沟通方式。
趁着最佳观赏期,找一片安静、远离光污染的草地或林间,去感受这份来自夏夜的魔法吧!注意要保护它们,不要过度打扰哦。

相关内容:

本文专家:朱广思,科普作家,北京科普作协会员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这是李白的诗《咏萤火》,说的是萤火虫。

我国古代还有囊萤照书的故事,说的是一位读书人晚上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抓紧时间刻苦读书。

最近,西双版纳萤火虫进入最佳观赏期。

说到万千成群结队的萤火虫,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情景了?很多小时候扇着扇子看着萤火虫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是的,现在的萤火虫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尤其是在城市中。今天我们有必要聊一聊萤火虫。

萤火虫是一种什么虫子?

很多图片都把萤火虫画成类似蜜蜂的昆虫,实际上它们是如假包换的甲虫。

萤火虫是鞘翅目多食亚目萤科动物的总称,又名打火虫、亮亮虫、火炎虫、夜火虫等,全世界有两千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暂时不发光的萤火虫就长这样

古人注意到萤火虫多栖息在温暖潮湿、草木繁盛的环境中,所以有了“腐草为萤”的说法。

萤火虫是如何发光的?

萤火虫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体内含有萤火虫萤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气作用,产生光能。

我们常见的光,不管是日光、火光、灯光,都是发热过程的副产品,而萤火虫的光是冷光,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这也避免了它的身体像灯泡一样变热。

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都可以发光,可以警告天敌自己“不好惹”,和很多动物的警示色效果一样。在成年后,萤火虫的光主要是为了求偶。萤火虫腹部有发光的体节,称为发光器,雄性通常为两节,在雌性则为一节。

萤火虫主要吃什么?

萤火虫是肉食性昆虫,幼虫主要吃螺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也会吃小型动物尸体,它们会将消化液注入软体动物体内,让它们的肉融化掉再吸取。

这些软体动物如果达到一定数量,会威胁森林植被和农田,所以萤火虫属于益虫。

萤火虫的幼虫食量很大,它们需要为成虫期储存营养,因为成虫的口器退化,只能取食少量的花蜜或果实汁液,寿命一般为两周,此时的虫生任务就只有抓紧繁殖了。

而女巫萤火虫属则“不走寻常路”,它们专门吃其他萤火虫,具体“作案手法”则是用自己的灯光把其他“搞对象”的萤火虫骗来,就像童话里吸引人的坏女巫一样。

它们的尾部有一个特别的发光器,比通常萤火虫的亮度高接近50%,这样就更容易让“猎物”上钩。

抓萤火虫当灯读书靠谱吗?

囊萤照书的故事是这样说的:车胤是东晋的大臣。小时候没钱买灯油,怎么办呢?抓一些萤火虫装在袋子里,就着这个亮光读书。

那么这样真的能看得下去书吗?

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放25只萤火虫照明,看不清字迹;如果放50只萤火虫照明,勉强能看清字迹;如果放100只萤火虫照明,能较清楚地看清字迹。

这样就能愉快地看书了?非也。由于萤火虫的光亮是忽明忽暗的,这样坚持看5分钟书后眼睛就会感到非常疲惫,并开始头疼。更糟糕的是,还有许多萤火虫为了保证自己安全,感觉到有危险时会关闭灯光……

所以抓萤火虫当灯,照明效果很不理想。

为啥近些年萤火虫越来越少?

现在不要说去抓萤火虫照明,有时候想看到个萤火虫都不容易。

这是因为萤火虫对土壤和水质污染的高度敏感,也需要特殊的栖息地。杀虫剂的滥用,河道池塘的消失,公园绿地的过度清洁,枯枝落叶的过度清理,消除“腐草为萤”的产卵环境,这都让萤火虫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加之光污染等等的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在的萤火虫越来越少。显然,在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的城市中,萤火虫更加难以生存。

想要保护萤火虫,需要给它们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也要停止网上购买萤火虫,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在观赏时也不要捕捉。

保护萤火之光

点亮夏夜

让这种脆弱的动物

永远在我们身边制造美好

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

(科普中国)

发布于 2025-08-10 04:28
收藏
1
上一篇:萤火虫科学观赏指南,守护浪漫之光,远离残忍捕猎阴影 下一篇:6个简单举动,让女人心动不已,比甜言蜜语更有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