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看广东!这些闪亮全国的特色渔业名片盘点

中国渔业看广东!这些闪亮全国的特色渔业名片盘点"/

确实,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其渔业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渔业不仅产量巨大,更以其丰富的特色和领先的产业模式,打造了一系列闪亮的“渔业名片”,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1. "广东对虾 (Dongguan Prawns):" "名片亮点:" 广东对虾(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对虾养殖品种,广东是其最主要的养殖和出口基地。广东对虾以其生长快、抗病性强、品质优良而闻名,养殖业规模巨大,技术领先,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一面旗帜。 "影响力:" 广东对虾的养殖技术和模式对全国乃至世界对虾产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水产出口的重要支柱。
2. "南海网箱养殖 (South China Sea Cage Farming):" "名片亮点:" 广东依托广阔的南海海域,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网箱养殖基地之一。从传统的近海网箱到如今远洋大型深水网箱,广东在网箱养殖模式创新、病害防控、生态养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养殖品种包括石斑鱼、大黄鱼、马鲛鱼等高价值鱼类。 "影响力:" 南海网箱养殖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近海高价值鱼类资源的恢复和利用提供了重要途径,是海洋

相关内容:

编者按


广东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新时代发展机遇,打造“广东渔业名片”,不断推动渔业走上新台阶,为传统渔业注入新内涵、新动能,推动特色渔业高质量发展。


“说起一条鱼便知道它的故乡”,这就是渔业名片的重要意义。渔业,一个传统而民生的产业,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成为一条村、一个镇、一座城的“门面担当”。如湛江市,用47年时间讲述了一个从零散对虾养殖蜕变成“中国对虾之都”的故事,向世人展示着“全国十条虾中就有六条来自广东湛江”的强大气魄;又如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突破海鲈养殖技术,30多年以来一直奋发向上,白蕉海鲈产量占全国的60%……在广东,这样的“渔业名片”不胜枚举。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广东渔业坐上“乘风破浪”号,坚定不移前行,刷亮一个又一个“粤字号”渔业招牌。


本专题走进广东省特色渔业产区,深入了解当地渔业的历史底蕴和发展现状,挖掘典型故事,探讨传承与发展的成功做法,展现“广东渔业名片”真风采。


湛江·对虾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湛江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等七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地级以上市第一。


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对虾产业已成为湛江市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最有发展潜力、产业链完备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随着湛江对虾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吸引了与对虾养殖、加工相关的饲料生产、渔业机械、渔用药物、交通运输、服务等行业企业集聚湛江。


湛江·金鲳鱼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近十年来,湛江市积极大力推广“深海网箱”“海洋牧场”等技术和模式,并以金鲳鱼为主打,致力于培育、发展、壮大金鲳鱼产业。目前,湛江金鲳鱼网箱养殖区主要分布在草潭、流沙、新寮、外罗、东里、太平、南三岛、坡头区等海域;陆域池塘养殖主要分布在廉江营仔、遂溪界炮等地。


湛江金鲳鱼销售形式多样,按商品形式分为活鲜、冰鲜、冻品金鲳鱼等;按加工工艺分为全条、二去(去鳃、内脏)、鱼片、调味金鲳鱼等;按包装方式分为散装、真空、干套金鲳鱼等。


茂名·罗非鱼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20世纪50年代末,茂名市引进了罗非鱼并进行自主繁育、养殖。从2002年起,茂名实施“一条鱼”工程战略,建设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2004年,茂名罗非鱼切片成功出口美国,之后陆续进入欧盟等国外市场,每年销售量约10万吨。


2020年,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约26万亩,产量23.13万吨,出口量9.5万吨,罗非鱼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顺德·鳗鱼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20世纪80年代后期,佛山市顺德区稔海村进行土塘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开创了国内土池养鳗先河。后由于村里养殖面积有限,养殖大户向中山、江门台山一带扩张发展。


近年来,稔海人从鳗鱼养殖端往鳗鱼的深加工产品烤鳗发展,创建了兴顺烤鳗厂和保利食品有限公司,这两家烤鳗企业的烤鳗产品畅销国内外,实现了由单一的鳗鱼销售到深加工的终端产品发展,如今顺德的烤鳗出口占全国的1/3。同时,稔海村也把“稔海鳗”融入特色小镇的文旅规划中。


九江·淡水鱼苗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淡水鱼苗业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史,清朝《广东新语》记载,“鱼花,细如针,一勺辄千万,唯九江人能辨之。”目前,九江镇有鱼苗场70多家,年生产淡水名优鱼苗超过1000亿尾,是国内重要的淡水鱼苗产区和集散地。


近年主要孵化品种有30多个,包括传统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鲮鱼等,以及名特优品种加州鲈、生鱼、鳜鱼、黄颡鱼等。其中,加州鲈和生鱼是九江主导品种,2020年,加州鲈苗约占全国产量的60%。


九江·加州鲈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自1984年引进加州鲈养殖,1986年自主孵化成功,历经30多年的发展,成为全国加州鲈产业领军者。九江镇年产加州鲈苗超过150亿尾,约占全国产量的60%。2006-2010年,九江镇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选育出国内首个加州鲈新品种“优鲈1号”,随着“优鲈”系列新品种的相继诞生,掀起了加州鲈养殖的热潮。


2020年,九江镇以创建九江鱼花产业园为抓手,建成省级“一村一品”加州鲈品牌村,形成集科研、苗种生产、养殖、物流、仓储、加工、餐饮于一体的加州鲈优势产业集聚区。


阳江·蚝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阳江蚝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养殖历史,主产区从东到西形成了阳东区(大沟镇、雅韶镇)、高新区(平冈镇)、海陵区、阳西县(程村镇)等四个较大的蚝养殖基地。由过去的地播、插柱养殖到现在的标准化栅架式吊养,阳江不断创新养蚝模式,目前阳江蚝养殖面积超过5000公顷,产量超过40万吨。其中,“程村蚝”肥满、入口化渣,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名扬国内外。目前,阳江正在建设阳西县程村蚝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产业园内程村蚝养殖面积达3.8万亩,产值4.2亿元,产业园以程村蚝产品注册的商标有10多个。


小榄·脆肉鲩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山市小榄镇率先采用池塘养殖脆肉鲩,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方法,实现了脆肉鲩从水库养殖到池塘养殖的重大突破。2021年,全镇脆肉鲩养殖面积15090亩,年产量达32100吨,年产值达11亿元。


目前,小榄脆肉鲩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养殖面积、产量等均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近年来,小榄致力打造“5G技术+特色产业”智慧渔业发展新模式,在脆肉鲩产业园选取试点,构建集电子化、数字化、机械化等技术为一体的创新智慧渔业综合服务平台。


饶平·海鮸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20世纪90年代,潮州市饶平县大力发展浮动式海水网箱养殖海鮸。与普通鮸鱼相比,饶平海鮸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鱼身稍短等特点,适应大规模推广养殖。其鱼鳔可制成名贵海珍品“鱼肚”或称“鱼胶”,因此被列为名贵鱼类。


饶平县作为全国最大的鮸鱼产业产地,在苗种繁育、养殖、冷链运输、销售方面已形成产业化格局,产量和产值逐年增加。2020年饶平海鮸养殖网箱超过3.3万个,产量达7.15万吨,约占全省产量的90%,成为渔业增效、渔农增收的特色优势品种。


白蕉·海鲈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是我国最大的海鲈养殖与加工产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闻名遐迩的“白蕉海鲈”。2021年,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超3万亩,总产量近15万吨,产值近30亿元,成为珠海渔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斗门区以整体产业链共同创建白蕉海鲈品牌形象,建设以白蕉海鲈综合加工生产基地、物流集散基地建设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的白蕉海鲈加工物流园区,发展涉及种苗、养殖、饲料供应、综合加工、物流仓储、出口贸易等为一体的特色水产全产业链。


金湾·黄立鱼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珠海市通过产研攻关,突破了黄立鱼低盐度苗种标粗技术、低盐度地区黄立鱼高产精细养殖技术,开创了“精养”与“分段式精养”“黄立鱼套养南美白对虾”混合养殖模式。黄立鱼养殖模式向标准化池塘精养模式转变,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亩养殖产量突破2000斤。


2018年,金湾区创建黄立鱼省级产业农业园,并大力开展黄立鱼品牌打造工作。金湾区出产的黄立鱼荣获了“珠海市十大名优农产品”“广东省名特优农产品”等荣誉称号,并注册了“金湾黄立鱼”商标。


高栏港·桂虾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发展桂虾(斑节对虾)等咸淡水水产养殖品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目前,高栏港区已经形成了连片标准化养殖池塘,普遍采用“桂虾-黄立鱼-青蟹”三位一体混养模式,生态效益良好。


高栏港通过“企业(合作社)+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建立产业科技联盟,把桂虾新品种、新模式引进养殖、加工和销售运输过程中,不但让桂虾销售到粤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还针对性开拓福建、浙江、上海等主销市场,打造了 “南海·硕桂”桂虾品牌。


莲洲·禾虫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粉洲禾虫是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最具特色的水产品之一。粉洲禾虫色泽金黄、肥壮丰腴、含浆饱满,可制作成各式美味佳肴,粉洲禾虫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斗门开始人工围滩粗养禾虫。2016年,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在斗门镇南门村开展禾虫池塘精养试点取得成功,使当时的亩产量从10斤提高至55斤。后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莲洲镇通过产、学、研联合研发攻关,率先突破禾虫人工繁育技术,形成产业规模,填补了市场需求。


莲洲·黄沙蚬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上横黄沙蚬是珠海市斗门区莲州镇的特色水产业。黄沙蚬生长在水深10至20米的河床,主要分布于莲洲镇上横与莲溪的麻溪河、粉洲至赤坎水道等河流中,黄沙蚬全年都有产出,尤以冬末春初最为肥美。


每年农历二月至四月,上横村民会在特定水道河面捕捞黄沙蚬,有摸蚬、撑蚬、钩蚬和拖蚬四种方式。莲州大力推进黄沙蚬产业发展:一是开展黄沙蚬河道和滩涂生态增养殖、池塘大水体养殖;二是开发黄沙蚬深加工;三是通过黄沙蚬品尝会、采捕等特色旅游活动有力带动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


茂名·淡水龟

广东特色渔业名片


茂名孕育出极具特色的淡水龟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已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市场连协会、协会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近几年,茂名市积极发展观赏龟养殖,年产苗达到50万只以上,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茂名市淡水龟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淡水龟的人工繁育、快速养殖、防病治病、饵料投喂等方面开展持续的技术研究,其产淡水龟的产卵率、孵化率、成活率“三率”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

发布于 2025-08-09 19:43
收藏
1
上一篇:开餐!斗门人年夜饭生猛海鲜特色山珍,太太太太太丰盛了! 下一篇:揭阳周边十大必游景点,打卡潮汕文化,尽享风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