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闻说黄山学院要升格成黄山大学了,这事挺有意思的。去年黄山市政府就提过这事,今年发改委又在规划里写了。原来这所学校以前叫徽州师范专科学校,在黄山市那边,现在有1万8千学生,在当地算最好的大学了。
说起来徽州这个名字其实挺有意思的。这地方以前叫徽州,后来改成了黄山市。有人提议叫徽州大学,估计是想保留老地名的文化味道。但现在政府明显倾向于用黄山大学,可能因为黄山风景区太有名了,全世界都知道。
学校本来是2002年改成黄山学院的,之前合并过林业学校。现在还是个本科院校,连硕士点都没有。要改成大学的话,估计得先拿到硕士授予权才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
有意思的是,全国有不少大学都跟山或水有关。像长江大学、三峡大学这些名字听着挺大气的。但有些小一点的学校比如泰山学院、武夷学院,名字虽然带山,但知名度一般。可能因为大城市的名字更容易被记住,比如北上广那些大学。
有人就觉得黄山大学这个名字挺直接的,毕竟学校就在黄山脚下,用景点当名字容易宣传。另外还有人说徽州文化历史悠久,改成徽州大学能保留传统。双方好像一直在争论这事,但最后好像徽州这个名字没被采纳。

其实不只是黄山,很多地方都爱用地标给学校命名。渤海大学靠着海,江南大学在江苏,这些名字都能让人很快联想到地理位置。但有的学校可能因为名字太特别,反而不容易被人记住。
现在黄山学院的现状是规模已经不小了,但教学水平还需要提升。改成大学后能不能吸引更多学生还不清楚。重点应该是先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搞上去,名字只是表面功夫。
听说教育部门对更名有严格规定,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改。光靠换个名字没用,得先把硕士点申请下来,再扩建实验室,招更多好老师才行。不然就算改名叫大学,别人也不会信服。
举个例子,长江大学以前是几所院校合并的,改名后确实发展得不错。但也有学校改名后没什么起色,反而让人觉得华而不实。所以名字重要,但实力更重要。
黄山市那边旅游业很发达,学校如果改成黄山大学,可能能跟旅游业结合,搞一些研学项目。但徽州文化也是国家重视的文化遗产,完全放弃老地名总觉得有点可惜。

现在网上讨论挺多的,有人支持黄山大学,觉得名字响亮;也有人喜欢徽州大学,觉得更有历史感。不过最终决定权在政府部门,他们肯定得综合各种因素考虑。
其实不管叫什么名字,学校得先把硬件和软件搞好。现在好多学生选学校主要看专业好不好,导师水平怎么样,这些比名字重要多了。改成大学后如果教学质量上不去,照样没人来读。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以前泰山学院也想过改名,但后来觉得还是保持特色好。武夷学院虽然名字带山,但茶学专业做得不错,也算打出名气了。看来关键还是自身实力。
黄山市在十四五规划里提了这事,说明是真的打算推进。但具体要花多长时间,中间会遇到什么问题,现在还不好说。总之希望学校能趁机好好发展,别光顾着改名字耽误了正事。
至于以后会叫什么名字,现在大家还在讨论。反正我觉得名字只是个代号,学校本事硬才是真。等到他们真改成黄山大学,希望到时候能拿出点真本事来,别让名字空有名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