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丛林遗迹
——柬埔寨吴哥窟Angkor wat,
为什么姓吴?
和我们吴家有什么关系?
按照英文单词Angkor wat
不应该是吴哥窟神庙啊,
应该是安哥库神庙,
都和我的姓名有关啊
我姓吴,名字有安。
经过再三研究,
终于明白,
都是古音今音发音发音区别造成的。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初,真腊国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在新王都吴哥设计了一座太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建造时间历时30年。
“……巴利,阿修罗们道德最高尚的王者,一个真正的帝君,曾经带领阿修罗们攻占了整个天界,把天神们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但那时还是一个幼小孩子模样的毗湿奴找到了巴利,请求他给予三步之地以容身。巴利没有怀疑这个小孩,慨然应允。结果,他目瞪口呆地看着毗湿奴轻而易举地现出了宇宙相,扭曲了空间,三步就跨越了整个宇宙。”
——毗湿奴的事迹最早源自赞歌《梨俱吠陀》

1431年,真腊国都城吴哥被暹罗所破,吴哥城遗弃后漫无人烟,逐渐被森林覆盖,遗迹也渐不为世人所知。
1586年,旅行家Antonio daMagdalena游历此处后,向葡萄牙历史学家Diogo do Couto报告其见闻:“城为方形,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墙壁的石块巨大无比,似乎连成一体……华丽宏伟,想必是帝王的宫殿。护城河水由东和北方流入,由西和南面流出……。建筑之独特举世无双,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他的报告被世人视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悠悠数百年时光过去,世界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不仅有无数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座原始丛林中的宏伟遗迹,也许随意翻开一本过时的黑白印刷的历史地理教科书,都能在某个角落里看到它的影像。
窟的翻译也贴切,有音译,也有神庙石窟概念。吴哥音译,有问题,因为和伟大的毗湿奴神同音,造成柬埔寨无人敢姓吴了,有也改姓了,但是缅甸等国还是很多。
准确来说,如果翻译成维士弩神庙或者安哥古神庙,也没问题。因为吴哥窟命名早,南方人发音和北方不同,就只好吴哥窟了。如龙门石窟等,窟有神和庙、石像等含义,也一举两用了。

对了,还要解释一下:
毗湿奴(विष्णु,Viṣṇu,也译为毗纽笯、毗湿纽、维湿奴、维修奴,较确切的音译应为威西努,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罗延,佛教称为那罗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
梵天主管“创造”、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即是“维护”之神。很伟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