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气候公报解读,全年气候特征深度剖析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24年中国气候公报》(通常在次年初发布,如2025年初),可以总结出2024年中国全年的主要气候特征。以下是基于该公报通常涵盖内容的要点:
1. "总体概况":
2024年中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全年气候特征复杂,冷暖时空差异明显,降水分布不均。
2. "气温特征":
"年平均气温":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为1961年以来的第4或第5暖年(具体排名可能因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季节性差异":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高温。
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北方地区高温热浪过程频发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高温。
秋季:气温总体正常或略偏高,部分地区出现明显秋老虎。
冬季:气温总体接近常年或略偏高,南北温差相对较小。
"极端事件":夏季高温日数和强度显著,北方尤为突出。
3. "降水特征":
"年总降水量":全国年总降水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少,但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相关内容:
光明网讯(记者 王一涵) 2月28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发布《2024年中国气候公报》有关内容。他提到,今年是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2024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天气形势复杂,气候异常凸显,极端事件多发强发,气象灾害频现。
据肖潺介绍,为全面贯彻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不断提升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我国气候状况、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和了解我国气候及其变化规律,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制了《中国气候公报(2024年)》。
2024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湿气候特征明显,雨涝灾害突出。其中,全年气候特征有七个方面。
一是气温再创历史新高,高温日数为历史第二多。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10.9℃,较常年偏高1.01℃,继2023年(10.71℃)后再创历史新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冬季冷暖起伏大,春、夏、秋季气温均为历史最高。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6.6天,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仅少于2022年。
二是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第四多,暴雨过程频繁,南北方影响并重。2024年,全国共出现4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偏多4次,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
三是台风前少后多,秋台活动频繁、登陆强度强、风雨影响重。202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6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平均(25.1个)略偏多,1―7月生成4个台风显著偏少(常年同期7.8个),8―9月生成14个台风明显偏多(常年同期10.7个),其中,9月生成8个台风为1949年以来同期第二多。
四是干旱总体偏轻,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阶段性明显。2024年,我国旱情总体较常年偏轻,但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阶段性明显。
五是冷空气过程偏多,年初和10月寒潮频繁。2024年,我国共发生33次冷空气过程(含寒潮过程5次,与常年持平),较常年偏多3.9次。
六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但局地强降水屡破极值,致灾重。2024年,我国共发生32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与过去五年平均(36次)相比偏少。
七是北方沙尘天气略偏少,出现晚,影响偏轻。2024年春季,北方地区共出现10次沙尘天气过程,比2000―2023年同期平均(10.7次)略偏少,其中沙尘暴过程3次。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