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骤冷原因揭晓,市气象台解析两股强冷空气“无缝衔接”现象

洛阳骤冷原因揭晓,市气象台解析两股强冷空气“无缝衔接”现象"/

近期洛阳天气确实比较冷,市气象台的解释是两股强冷空气“无缝衔接”导致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冬季或初春,当西伯利亚地区有强冷空气南下时,如果短时间内接连有两股强冷空气南下,就会造成气温的快速下降和持续低温。
这种“无缝衔接”的冷空气过程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
1. "气温骤降":短时间内气温可能会下降很多,让人感觉非常寒冷。 2. "大风天气":冷空气南下时常常伴随着大风,这会加剧体感温度的降低。 3. "降水天气":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时,可能会形成降水,如雨、雪或冻雨等,这也会让天气更加寒冷。
为了应对这种寒冷天气,建议市民注意保暖,适时增添衣物,特别是老人和小孩等易感人群。同时,也要注意防滑防摔,避免在雨雪天气中发生意外。
总的来说,洛阳近期的寒冷天气是受两股强冷空气连续影响的结果,市民应做好相应的防寒准备。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近期,洛阳天气怎么形容?一个字,冷。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低温天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是真的吗?今日,记者采访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陈红霞进行解答。

陈红霞说:“单纯从人体感觉上来说,近期确实挺冷的。但是从历史数据来看,近期的低温天气与历史极端低温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通常,12月、1月、2月,是我市气温较低的月份。1981年至2020年,40年间国家级气象站数据显示:我市12月历史最低温为-16.7℃,出现在1991年12月28日的栾川;我市1月历史最低温为-18.6℃,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的汝阳;我市2月历史最低温为-19.4℃,出现在1990年2月1日的洛宁。

在本次降温过程中,我市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7日的洛宁,为-11.6℃,与1月历史最低气温-18.6℃相比,还差7℃。

陈红霞说:“从近40年的数据来看,这次低温过程并不是我市历史上最冷的时期,甚至连第二冷也排不上。之所以人体感觉较冷,主要是因为年前、年后,两股强冷空气‘无缝衔接’,气温还未明显回升,便再次大幅下降。”

第一股强冷空气过程出现在2020年12月28日至30日,全市降温幅度普遍达到8℃到11℃,局地达15℃左右。30日凌晨最低气温-9℃到-7℃,新安县黛眉山出现-16.4℃的低温天气。29日到30日,我市自西向东先后出现5到6级西北风,阵风8到9级,局地达到10级。

第二股强冷空气过程出现在2021年1月5日到7日。7日凌晨,我市最低气温大多在-10℃以下,较之5日降温幅度达7℃到9℃,局地达11℃左右,最高气温仅有-3℃左右。8日,栾川最低气温达-12.1℃,老君山达-20.9℃。6日白天到夜里,我市自西向东先后出现5级左右西北风,阵风7到8级,局地达到10级,新安鹰嘴山极大风速达到28.5米/秒。

就全国而言,这股强冷空气具有影响范围广、华北黄淮低温极端性显著、大风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就我市而言,其降温幅度并没有上次冷空气大。不过,受前期强冷空气过程影响,基础气温较低,7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为是今年我市入冬以来最低值,所以市民感觉异常寒冷。

这样寒冷的天气还会持续吗?回暖已经在望。

市气象台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11日受冷空气影响,风力较大;12到14日受地面暖气团控制,最高气温明显回升至14℃左右;周末受高空西南气流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风力增大,气温较前期明显下降。16日下午到夜里,局部地区转雨夹雪或小雪。(洛报融媒记者 郭飞飞 通讯员 禹东晖)

作者:郭飞飞

来源: 洛阳网

发布于 2025-08-08 11:58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河南省洛阳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下一篇:河南洛阳迈入新纪元,喜提双地铁,城市交通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