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网友携手,用50多种语言传递防疫智慧
全球网友用50多种语言传播防疫知识,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和重要的现象。这体现了以下几点:
"国际合作与团结:" 面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人们跨越国界,共同分享信息,体现了国际合作和团结的精神。
"信息透明与共享:" 通过多种语言传播防疫知识,有助于打破语言障碍,让更多人获取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互联网的力量:"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壁垒,让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广泛,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多元文化的交流:" 不同语言背后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这种跨语言的传播也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这种自发性的全球行动,对于抗击疫情、保护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应建立健全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多语言、多平台的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
总而言之,全球网友用50多种语言传播防疫知识,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现象,它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共同挑战时的团结和智慧,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李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携手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联合发起的“宣传防疫 算我一份”倡议活动9日收官。数十万网友积极参与,用50多种语言和方言分享了应对2019冠状病毒的防护措施。
为期一个月的“宣传防疫 算我一份”活动在微博上取得了超过2800万的关注度。活动旨在让所有人,不论语种、地区、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都及时获得防疫信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表示:“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有权利了解如何做好防护。由于缺乏应对机制,包括老年人和少数民族群体在内的弱势群体更有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的职责是帮助他们提升抵御与恢复能力。”
“宣传防疫 算我一份”活动充分调动了网友们的积极性,鼓励大家自愿通过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制作视频,向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本来难以获取正确的防疫信息的弱势群体传播了必要的防护知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会导致恐慌和污名化,世卫组织将不实新闻报道定义为“信息疫情”。本次活动大力倡导人们抗击“信息疫情”,也正是这一共同使命使得人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对这个新议题进行了更广泛的讨论。参与者们志同道合、乐于分享、相互学习。疫情防控期间,尽管大家身处各地,却依然通过这一途径建立联系,在线相互支持。
李嘉灏是一名参与活动的上海年轻人。他表示:“即使你远离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但通过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疫情信息,仍然可以为这场战斗做出贡献。”他在提交的视频中用上海方言教自己的奶奶如何戴口罩。
“宣传防疫 算我一份”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中国的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社区,鼓励年轻人用藏语、彝语、傣语、维吾尔语和各地方言介绍和传播世卫组织的相关防疫知识。随着病毒的跨境传播,第二阶段则侧重于国际间的防疫知识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响应,自发用日语、泰语、越南语、韩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和冰岛语等语言录制视频。
活动参与者在帮助他人了解防疫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对防疫知识的理解。一位名叫玛利亚·费尔南达(Maria Fernanda)的西班牙参与者表示:“我在用西班牙语录制视频的过程中,重复了很多次防疫知识,加深了印象。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内化自我保护知识的过程。我不仅主动减少了自己的社交,还鼓励朋友们这样做。”
截至活动结束,网友们贡献了用50种语言和方言录制的视频,充分展现出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文化身份。一位参与者甚至用手语录制了视频,帮助听障群体及时了解防疫知识。
此项活动还使了用人工智能新闻主播补充了一些方言版本,利用科技进一步传播关键的防疫建议和有关疫情的最新情况。整个活动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始终与世卫组织保持密切合作,确保网友们分享的所有防疫信息均准确可靠。
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动物大使、双胞胎大熊猫启启和点点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提交的视频中出镜,为宣传防疫做出了贡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