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信息
1. 名称
- 现名:延安市
- 曾用名:肤施、延州、高奴
- 别名:革命圣地、中国红都
- 名称来源:因境内延河及“长治久安”之意得名。






2. 行政代码
- 国家标准GB/T 2260:610600
3. 隶属关系
- 陕西省→延安市(地级市)→辖2区10县1县级市
- 2区:宝塔区、安塞区
- 10县:延长县、延川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 1县级市:子长市
4. 政府驻地
- 宝塔区人民路为民服务中心2号楼
5. 面积
- 37,031平方公里
6. 人口
- 常住人口:228.07万(2021年)
- 户籍人口:240.3万(2021年)
7. 行政区划简图

二、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 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南部;
- 地理坐标: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
- 相邻行政区: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市相望,西邻甘肃省庆阳市。
2. 地形特征
-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山地占比约72%,塬、梁、峁地貌典型。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米~1800米,最高点在吴起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
- 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子午岭,南北走向,构成洛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米~1600米,主峰1687米;东部黄龙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岭)海拔1788.7米;中部劳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黄龙山和劳山统称为梁山山脉,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
3. 气候类型
- 延安属温带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冬季寒冷干燥,维持期长;春季气温快升多变,易有霜冻,多大风、风沙、浮尘天气,常有春早:夏季温热,雨量集中,间有伏旱,多雷阵雨天气,偶有冰雹;秋季气温速降,多雾,早霜出现,有阴雨天气。
- 温度日较差大,全区年平均日较差为11.1~14.9℃,富县最大,洛川最小。一年中,4~6月日较差较大,平均15~16℃,7~9月日较差较小,平均11~12℃。
- 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日照数2104.7小时,年均降水量517.2毫米。
4. 主要河流/湖泊/水利
- 主要河流: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有北洛河(又称洛河)、无定河、延河、清涧河、云岩河(汾川河)、仕望河(又称县川河)等河流。
- 黄河在延安市延川县眼岔寺乡马家骞村入区境,自北而南沿东界流经延长县安河、罗子山、南河沟,在宜川县猴儿川口出境,长183千米。在宜川县城东48千米处,黄河由200—300米宽收缩到50米,突然跌入34米深的壶形峡谷,形似巨壶沸腾,十分壮观,称之为宜川壶口瀑布。
- 水利工程:王瑶水库、南泥湾灌区。
5. 自然灾害频发类型
- 干旱、局部洪涝,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三、人文经济
1. 历史沿革
- 春秋属白翟,秦置高奴县,隋唐设延州,1937年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革命圣地,红色文化发源地。
2. 方言/少数民族语言
- 晋语-延安片;
- 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通用汉语。
3. GDP总量及支柱产业
- GDP:2383.36亿元(2024年);
- 支柱产业:能源化工(煤炭、石油)、现代农业(苹果、红枣)、文化旅游。
4. 特色物产
- 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安塞小米、志丹香谷米、面花、酸枣、甘谷驿红薯、安塞农民画、延安剪纸、吴起荞麦、子长粉条、黄陵黑陶、吴起羊肉、甘泉豆腐干、子长马铃薯、壶口酥梨、延安名贵杂豆、延安中药材、宜川花椒
5. 交通枢纽
- 铁路:延安站、延安南站、延安北站;
- 航空:延安南泥湾机场;
- 公路:包茂高速、青兰高速贯穿全境。
四、文化标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国家级:安塞腰鼓、陕北民歌、陕北说书;
- 省级:洛川蹩鼓、黄陵面花。
2.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全国重点:延安革命遗址、黄帝陵(黄陵县)、钟山石窟;
- 省级:宝塔山摩崖石刻、南泥湾旧址。
3. 代表性旅游景点
- 5A级:黄帝陵景区;






- 4A级: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黄河壶口瀑布(与山西共有)。








4. 特色节庆
- 中国·延安红色文化旅游节、安塞黄土风情文化旅游节、洛川苹果节。
五、其他
- 红色教育: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枣园、杨家岭等多处革命旧址。
- 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典范城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3.07%(2022年)。
- 荣誉称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注:数据截至2023年,部分数据可能存在年度差异,建议以最新统计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