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块宝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有志之士来到这里发展,随着时代的推移,浙江省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浙江省有一个非常令人熟悉的地名,那就是钱塘江,那么浙江省的名字又是如何来的呢?
为什么浙江省不沿用钱塘江的说法,直接叫这个省为之江呢?
从浙江省境内河流的名字来看,之江这个名字似乎是更为可信的,那么钱塘江又是如何来的?
浙江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
浙江位于东南沿海,东临东海,西隔钱塘江与安徽相望,南隔杭州湾对面,南面是福建省,北面紧邻江苏省,两湖相连,构成了我国最为壮观的湖泊。
而浙江省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江苏省则是遥相呼应,将长江的优美景色一支延伸到了浙江省的怀抱中。
从地图上看,浙江省的地理位置优越,水域与山地密布,这一点从赤道上看最为明显。
但是从浙江省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浙江这个名字其实远不如这两个字的字形好记,就仅凭这两只字来说,甚至还不太好念。
浙江的拼音是Zhe Jiang,组成拼音的字母比较多,而且比较复杂,发音上也非常难,所以许多人在学习拼音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的避开浙江这两个字。

我们在学习拼音的时候也是最为容易混淆的地方,但是浙江的字形中还有个很重要的“江”字,谁都知道“江”指的是河流,所以很容易联想这一点来猜测浙江的名字由来。
而“浙”字本身也是偏旁部首中为比较复杂的字,单靠猜测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仅仅从字形上来看,浙江这个名字很让人费解,但是它其实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代表着一个省份的名字,也不仅仅是代表着一条河流的名字,它还是中国方言和地名变迁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印记。
浙江的字形本身是包含了很多地名的意思,往往这种带有地名的字词都是地形复杂的地方,浙江作为山地和水域密布的地方,有这两个字的地名特征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而浙江省名中的“浙”字,其实是“浙水”的缩写,浙水其实就是指的“石浙江”,只是因为古代有名限,所以把石字去掉了。
而这个石浙江又称作“浙水”或者叫“浙江”。

浙江省名就是这个浙水的缩写,所以浙水和浙江没有关系,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和这边的方言有很大关系,浙江一带的方言属于吴语,浙水因此而得名。
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好?
浙江省名的诞生其实是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而不只是说因为“江”字或者因为“浙”字。
浙江这个名字不仅包含了方言和地名,也蕴含了当地人的智慧,而这种命名方式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比如重庆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好几条川汇聚而成的。
川的繁体字形中有一个“口”,口字就是指江河,重庆是由好几条川汇聚而成的,所以叫重庆,由此可看出这种命名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且如果真的是按照“之江”来给浙江省来命的话,那么江苏省也不能叫江苏省了,江苏省改为“之江省”,这么看来,这个名字没准是想要重新命名的,但是江苏省就要改为“江苏省”了。
所以,如果这两个省份都改名的话,还是要保留以前的记忆才好,不然将来想要恢复起来就难了。
钱塘江与之江
而且钱塘江的名字本身就是和之江的形状非常相关的了,钱塘江在上游是呈现着一个“S”形的样子的,从地图上看和“之”很像。
所以钱塘江也叫之江,其实钱塘江本身和之江的名字都是可以兼容并存的,钱塘江是之江的一部分。
曾经南宋之时,这一片地区被称作之江路,而后又改为“钱塘路”,宋徽宗曾经在宣和九年(公元1117年)时,还曾下诏“江南睦饶道改为钱塘道”。
这时候的钱塘道其实就是现在的浙江地区的范围,而钱塘江最上游的浙水也被称作“之江”,浙水入海口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杭州湾。
之江还是名山秀水的地方,左楚右浙,因而两岸的山色也深深的映在江水中,形成了非常壮观的景象。
钱塘江的洪水涨势可谓骇人,如今在黄昏时分,当潮水退去之后,再看到海底的泥沙被冲刷得非常平整,这个时候可就算不上夕阳无限好了。
结语
《钱塘湖春行》中就描绘出了这种情景,诗人白居易说:“孤山寺北贾亭西,苍翠欲滴,白云飘浮,脑白嶙峋,日月如梭,湖面上泛舟灯火,划船船影随行,行人影随,远近相隔,渔唱灯市”等等诗句。
白居易描写的那种情景非常壮观,正如他所写的那样,地理地貌非常复杂,气候变化非常大,但是这才是浙江的魅力所在,所以钱塘江和之江都是钱塘江的一部分,浙江这个名字也更为准确。
钱塘江的确是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但是因为它只是江河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代表中国的一切,浙江这个名字也就更为准确,既然“浙”水不是之江,那么“浙”又是哪个江流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