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诺曼底模式”新突破,开启战略合作新篇章

探索“诺曼底模式”新突破,开启战略合作新篇章"/

“诺曼底模式”(Normandy Model)通常指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在战后建立的一种"合作治理模式",其核心特征是"非对称性":英国和法国是“大国”(Pays Majeurs),承担更多责任和财政负担,而德国作为“小国”(Pays Mineurs)则享受更多的合作红利,同时无需承担对等的责任和负担。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诺曼底模式”确实面临挑战,但也存在调整和突破的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分析:
"挑战与限制:"
1. "非对称性的可持续性:" 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法国和英国开始质疑这种“大小国”的不对等关系。德国享受着紧密合作带来的好处,但不愿或无力承担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大国”责任。这导致法国和英国逐渐寻求与其他国家(如美国、欧盟其他成员国)建立更对等的伙伴关系。 2. "地缘政治变化:"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的转型、俄罗斯重新崛起、以及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流行病、经济危机)的涌现,都要求欧洲国家进行更全面、更对称的协调与合作,而不仅仅是基于传统“诺曼底模式”的框架。 3. "成员国诉求多样化:" 英国脱欧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打破了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解放军报

7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乌东南部地区问题通电话。这是两位领导人首次进行电话交谈。俄乌总统表示愿通过“诺曼底模式”继续进行沟通。然而,这一模式能否有效解决久拖不决的乌东部冲突,还要看各方的诚意和实际努力。

“诺曼底模式”创立于2014年6月,法国借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俄罗斯、德国和乌克兰领导人在诺曼底就乌局势进行了首次磋商。此后,四国多次举行“诺曼底模式”各层级磋商。“诺曼底模式”是一个致力于解决乌东部地区冲突的谈判架构,也是缓解和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乌东部地区爆发武装冲突以来,不少解决方案被提出,但均收效甚微。最初是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欧安组织、俄罗斯)与乌东部民间武装签订明斯克停火协议,但由于双方缺乏互信,协议一度夭折。随后通过“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各方于2015年签署新明斯克协议。但该协议签署4年来,其规定的第一步“双方全面停火、从冲突地区后撤重武器”都未实现;协议中其他方面内容的落实,更是无从谈起。

解决乌东部冲突问题,无非有两种形式:一是依靠军事力量,二是进行和平谈判。就军事力量来说,乌克兰难以依靠自身军事力量独立解决问题,最终还要寻求外交途径解决。

“诺曼底模式”之所以能把冲突方和利益相关方重新拉回谈判桌,说明各方有谈判的意愿。而新明斯克协议之所以难以执行,最直接原因则是各方立场相去甚远——乌克兰不会放弃维护自身领土的完整;俄罗斯虽没有公开支持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独立地位,但也不可能把塞瓦斯托波尔和克里米亚半岛双手奉还,克里米亚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就是最好的佐证。

外媒指出,这一切的背后还是各自不同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乌克兰政府希望借乌东部问题,争取国内外支持,强化倒向西方的战略选择;俄罗斯希望维持现状,把乌东部地区当成“缓冲区”,以延缓乃至阻止乌克兰加入西方阵营;法国和德国虽然有意愿促成乌克兰危机早日解决,却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各方战略考量的差异,使谈判难以达成广泛共识,而沦为“空谈”。

此次俄乌双方表示继续推进“诺曼底模式”磋商,无疑是再次释放了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乌东部冲突的信号。但如何才能让“诺曼底模式”有更大的成效,有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力量的斡旋只能是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还是俄乌双方能否就乌东部地区未来地位问题达成一致。专家认为,乌东部地区的冲突终究需要和平解决,但其历程注定不会平坦。“诺曼底模式”要想取得突破,各方仍需做出更多积极的努力。

发布于 2025-08-07 02:13
收藏
1
上一篇:即日起,机票购买大升级!全新购票规则震撼来袭! 下一篇:谈了,就能解决吗?——深入探讨沟通与问题的本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