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炒米,满载乡愁的滋味,传承家的味道

莒南炒米,满载乡愁的滋味,传承家的味道"/

这是一篇关于莒南炒米的文章,希望能唤起您的乡愁:
"莒南炒米——满载乡愁的味道"
在广袤的鲁南大地上,有一种食物,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没有精致的包装来呈现,却以其朴实的形态和醇厚的风味,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深处,更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它,就是莒南炒米。
莒南炒米,顾名思义,是以莒南县当地出产的小米(或黍子)为原料,经过精心炒制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农人的辛勤和岁月的沉淀。金黄的小米颗粒饱满,经过文火慢炒,外壳微微焦脆,内里却保留着糯叽叽的口感,散发出一种混合着粮食清香和微微焦香的独特气息。
记忆里,莒南炒米常常是孩子们最爱的零食。放学回家,看到奶奶或妈妈灶台上那锅正滋滋作响、香气四溢的炒米,便是最幸福的时刻。用一把小小的木铲,小心翼翼地翻动着,听着“噼里啪啦”的声响,闻着那越来越浓郁的味道,仿佛所有的疲惫和委屈都被这香气一扫而空。有时,炒米里会拌入一些白糖或红糖,用勺子舀一勺,

相关内容:

时至年下,又想起小的时候——春节过后,离开家乡的人们往往拎一个袋子,鼓鼓囊囊,还有淡淡的清香。那时候只知道里面装的是炒米,到现在才明白,他们带走的是满满的乡愁 ——题记

在莒南坊前,有这样的习俗,冬至过后,都要忙年,蒸馒头、做年糕、炸丸子、炒花生......而备受青睐的还是要数我们坊前的炒米。作为春节期间常备的节日食品之一,是老百姓家里招待客人最好的吃食。记忆中,每当外出游玩归来,便会心急火燎地用热水冲泡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米,再撒上厚厚的一层白糖,美美下肚,只有那一刻,仿佛才真正的回到了家,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制作炒米看起来简单,但要做的好吃,可真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一般炒米是用当年刚入仓的新米,淘洗好后,放在室外凉置一宿,隔天炒制。炒米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候大了,米容易变焦,吃起来就会发苦;火候小了,炒的米就完全没有味道。细节在于边炒边看,当大米的颜色开始变得微黄时就要用慢火,当炒的米颜色变成小麦色,则要迅速出锅,防止炒焦。炒制成功的米粒颗颗绽放,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米花。最后,放到簸箕里将炒焦的米渣筛出来,这时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炒米的香气。

炒好的熟米放到锅里,加水稍微煮一下,然后外加几个荷包蛋,配以红糖,就做成了香甜可口,平而不腻的炒米茶。

“来来来,趁热吃,吃了长成个大青年。”每每母亲端着一碗荷包蛋炒米过来,都会这样说。接过炒米,沿着碗边秃噜一圈,大快朵颐,酣畅淋漓,抬起头时几个米粒早已糊在脸上,成了一个小花猫......就这样,我仿佛已经习惯了那种被爱的温度,神情自若地咀嚼着炒米,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爱......

只是炒米而已,它不像世界名品一样拥有珍贵的原材料,也没有高档的佐料加以调味,有的只是最日常最经济的食材和最细腻最朴实的工序。或许这种最朴实的味道才是故乡的味道。

而未来的岁月,无论行至何方,魂牵梦萦的一定是那碗炒米,因为它是老家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是蕴藏心底的那种歇斯底里的乡愁的味道。

通讯员 卢元伟 郁章宝

发布于 2025-08-06 00:28
收藏
1
上一篇:【畅享莒南】2021年游莒南攻略指南,诗情画意四季游,全年美景尽收眼底! 下一篇:视听山东,莒南煎饼,传统美食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