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短意长,揭秘“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背后的关注焦点

言短意长,揭秘“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背后的关注焦点"/

我们来解读一下“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为何备受关注。
“言短意长”,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意义远不止数字本身的变化。合肥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千万级”城市的门槛意义:" "全国格局重塑:" 突破千万,意味着合肥正式跻身中国“千万级”大都市的行列。这不仅是对合肥自身发展成就的肯定,也意味着中国城市版图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中部地区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玩家。 "发展阶段的象征:" 达到这个量级,通常代表着城市在经济体量、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2. "中部崛起的“排头兵”:" "区域引擎:"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是中部地区(特别是安徽)发展的核心引擎。它的快速增长,直接体现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自身产业升级和人口集聚的能力。 "示范效应:" 合肥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中部乃至西部省份的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意义。它如何吸引人才、发展产业、提升城市品质,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3. "人口流动趋势的缩影:" "吸引力彰显:" 在中国人口持续流动的大背景下,合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人口迁入,

相关内容:

2025年2月8日,安徽合肥,庐阳区城市景色。视觉中国 图

3月10日一上班,一则“合肥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的消息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各家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合肥,这座曾经寂寂无闻的小城,已然变成了中国最受瞩目的城市之一。

包括合肥在内,我国目前拥有18个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其他17个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

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意味着合肥这个曾经的“小个子”已经长成了“大块头”,并且还在赶超其他人。

“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的消息为何备受关注?人们可能还是喜欢用朴素的感情来理解与比拟城市竞争。

人们喜欢见证由弱变强的故事。

20多年前,当我从合肥转车去北京上大学的时候,合肥还是一个“小省会”,市区不大,繁华的地带就那么一块,再往外走,就是尚未城市化的农村区域了。现在当你驱车行走在合肥市区的时候,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眼望不到头。

20多年来,合肥一路突飞猛进,一路赶超。从常住人口来说,它已经前进到了第18位;从GDP来说,它也挺进到了第19位,而且这两项数据还有继续上探的潜力。

这是中国人喜欢见证的关于奋斗的故事,无论是城市、企业还是个人。

人们喜欢见证后来居上的故事。

看比赛的人都知道,一场比赛一旦有了落后者反超的情节,这场比赛就会显得格外的动人心魄。

曾经有一些城市,以古城、名城自居,产业发展上长期停滞不前,更没有顺应时代作大幅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给后来者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并驱动曾经的小城超常规发展,不数年就完成了反超。

合肥现在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出现逆转。不数年之后,合肥可能还会继续反超曾经难望项背的“大哥”们,更多反超的故事将为我们亲眼目睹。

人们喜欢见证双向奔赴的故事。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的关系会如此密切,除了合肥与中科大。合肥曾经将这种关系称为“倾城之恋”。

合肥甚至安徽对中科大的支持一直都是有求必应、不讲条件、不遗余力、不设上限,中科大也曾表示“怎么回报安徽也不为过”。

这些年见到了太多大学从原办学地“搬离”,迁往他们认为更适合学校发展的城市,说“搬离”可能还是客气的说法。中科大始终坚持在“合肥市中心”办学,为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不断创造样本。

太原、南昌的民众时常感叹,同属中部省份省会城市,他们与合肥的距离就隔着一个中科大。

但合肥宣告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的时候,曾经同处一个水平的城市与合肥的距离呈现出加大的趋势,奋起直追还是渐行渐远,已是这些城市的“必答题”。

城市竞争,犹如逆水行舟。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

陈良飞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布于 2025-08-05 21:28
收藏
1
上一篇:安徽省合肥市,南北对峙风云中的兵家必争之地之谜 下一篇:“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背后的焦点与关注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