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2000斤、高2米且可养鱼的巨型水稻,为何未成推广主流之谜

亩产2000斤、高2米且可养鱼的巨型水稻,为何未成推广主流之谜"/

确实,像您描述的这种高产、高秆、还能养鱼的巨型水稻,听起来非常理想,符合农业多目标化的需求。然而,它之所以没有广泛推广,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特性与环境的严苛性:" "抗倒伏能力差:" 高秆作物天然更容易在风中倒伏。2000斤/亩的产量意味着单位面积负担的籽粒非常重,加上高2米的株高,对植株的茎秆强度、根系深度和整体抗风能力要求极高。如果抗倒伏性不足,即使灌浆再好,也可能在成熟期因倒伏导致大量损失,甚至无法机械收割。 "病虫害风险增加:" 植株高大茂密,田间通风透光性可能变差,容易滋生病菌和害虫。同时,高秆也可能更容易被某些害虫取食。 "对特定环境的依赖:" 培育出这种性状可能需要在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才能最好地发挥其潜力,适应性可能不如经过长期筛选、适应性强、抗逆性(如抗旱、抗涝、耐贫瘠)更广的常规品种。
2. "技术与管理的挑战:" "栽培管理复杂:" 高秆作物往往需要更精细的田间管理,例如需要更强的支撑措施防倒伏(成本

相关内容:

我上周去乡下亲戚家玩,听他们说起这个事情。说是国内早就有能长到两米高的水稻了,产量还特别高。表叔说他听说这玩意儿是中科院2007年搞出来的,一根茎秆能有手指头那么粗,根能扎进土里半米多深。去年他去参加农业展的时候还见过样本,稻穗沉甸甸的,一株能结五百多粒米,算下来一亩地能打两千斤粮。

不过现在农村基本没人在种。亲戚说这东西看着挺好,实际种起来麻烦多得很。表哥去年想试试,但光是把地整平就得花大钱。现在用的播种机都是按普通稻子设计的,那些机器太窄,压根够不着这么高的稻秆。村里农机站的师傅说了,要是改装设备,至少得添一万多块钱。普通种地的人哪有这么多闲钱瞎折腾?

还有就是收稻子更麻烦。现在农村用的收割机都是小个头的,最高只能对付一米五的庄稼。两米高的巨人稻一长起来,收割机连轮子都上不去。要是雇人手工割,光是找人就得跑断腿。去年隔壁村有户人家试过,最后请人来收,工资都快赶上卖粮的钱了。

其实这稻子还能搞水田养鱼。听说因为秆子高,水能蓄得深,养鱼虾啥的空间大。但种地的老伙计们根本不信这个。现在村里剩下种地的都是老人,谁有力气整天照看鱼塘?再说万一哪天邻居家闹矛盾,偷偷往水里放点什么,那可就全完了。

前些天我还听说有个试验田,搞了稻渔共生模式。结果鱼虾倒是养活了,可到了年底卖货更麻烦。市面上水产价老是变,大伙儿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还是挣不了几个钱。有老农算了笔账,算上各种额外开销,说不定还比种普通稻子赚得少。

国家这些年政策也好,补贴也给,但有些村子压根没听说有专门支持种这个的优惠。农机补贴倒是有点,但能用的机器太少。现在年轻人不愿回村,老头老太太折腾不动,加上天气也经常闹脾气,赶上刮大风或者发洪水,稻子容易倒,到时候连收都收不了。

最后和亲戚们聊完,感觉这事真不好办。巨人稻确实有优势,产量高还能多种经营,但现实里处处碰壁。机械跟不上,人力成本高,加上市场风险大,普通农民实在不敢冒这个险。现在农村地里还是那些老品种多,新东西推广总得先解决这些绊脚石吧。

发布于 2025-08-05 15:27
收藏
1
上一篇:vivo原子布吉岛惊艳亮相,直击苹果灵动岛竞品,效果惊艳无比! 下一篇:清北再遭“抛弃”?广东两大尖子弃选内地名校,港大40万奖学金+90%读研率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