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百科揭秘,水坑别称“凼凼”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川话百科揭秘,水坑别称“凼凼”背后的文化内涵"/

哈,你说得对!在四川话(以及周边一些西南方言区,比如重庆话)里,用“凼凼” (dàng dàng) 来形容或者指代水坑,是非常地道和常见的。
这里的“凼”字,指的是"洼下去的地方、坑坑洼洼的地方"。所以,“凼凼”就是指那些地面凹陷、积了水的小坑或水洼。
"四川话百科小贴士:"
1. "发音:" “凼凼”通常是读作 "dàng dàng",两个“凼”字连读,声调根据具体语境和语速可能略有变化,但一般是去声(第四声)。 2. "词性:" 它常常用作名词,指代那个水坑本身,或者形容词性,形容地方是“凼凼”的(坑坑洼洼的)。 3. "形象描述:" 这个词非常形象,能让人立刻想到那些雨后或者地势低洼处积水的小坑,可能边缘有点陡,里面水不深,但足以让走路不小心的人踩进去。 4. "使用场景:" 描述路况:“这条路修得不好,到处都是凼凼。” (Zhè lù tào xiū de bù hǎo, dào chù dōu shì dàng dàng.)

相关内容:

要点get

“凼凼”,是有水一方,静静躺在坑里。

跟我读

凼凼【dàng dang】

词释义

“凼凼”,就是水坑。来一张图,直观感受下。

虽然“凼凼”是水坑的泛指,但四川人常说的“凼凼”,多指下雨后有积水的洼地。四川气候湿润,夏季多雨,从前路不好的时候,“凼凼”让川人很头疼。

有意思的是,如果脚不小心伸进了“凼凼”里,四川人不说“踩”字,而是用“插”,一脚“插”在“凼凼”里了。非常风趣形象。

此外,就“凼”字来说,在川渝一些地方,还有区域、地方的意思。

造个句

小心!前面有个大“凼凼”(水坑)!不要“插”在里面去了!

噢,你也是四川的啊,具体你是哪个“凼”(地方)的哎?

川话深领域——轿夫的行话

从前,滑竿是四川常见的交通工具,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

抬滑竿一般是两个人,后面的轿夫被滑竿挡住视线,不知路况,摔伤自己不要紧,把坐轿的客人摔了就麻烦了。为了更好的配合,轿夫们在劳动中创造了报路的行话。

这些行话生动贴切,诙谐幽默,前呼后应。比如轿夫甲:天上明晃晃。轿夫乙:地下“水凼凼”!这就是当前方出现水坑时,两名轿夫用行话互通信息。

发布于 2025-08-05 07:1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氹”字读音之谜,探寻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 下一篇:湖湘自然历丨清凉一夏,瀑布冲涼,那冲下来的凼,读作“hán”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