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四川(22)|在夔州⑤:一场大病导致卧床40天,陆游开始思归
其实,陆游是真的已经开始对通判这个职务感到厌倦了,并有了浓烈的思归情绪。
夔州人蹋碛,陆游想起了泛舟西湖
乾道七年正月初七人日那天,刚到夔州两个多月、冬病才愈的陆游,就有了思归的想法。他在《蹋碛》中写道:“人生未死信难知,憔悴夔州生鬓丝。何日画船摇桂楫,西湖却赋探春诗?”
蹋碛,即踏碛,指旧时人日那天,人们举家到郊野溪滨宴乐。夔州人在人日那天有外出蹋碛的习俗,史书和地方志中多有记载。蹋碛是夔州历史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基本上是万户空巷,人人争相外出。

蹋碛是重庆奉节县延续至今的风俗(资料图片)
看着人潮涌动蹋碛的夔州人,陆游感慨万千。他在夔州憔悴得两鬓都长出了白发,不由想起了在京城西湖与一众乘坐画船、轻摇桂楫、即兴赋诗的快乐踏春时光,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京城,重温昔日的美好生活呢?
陆游入蜀前,与文人雅士的交游广泛,相互之间的诗文唱和也很频繁。
一份数据显示,陆游现存入蜀前的诗歌作品,从绍兴十二年(1142)的《别曾学士》到乾道六年(1170)春的《春阴》,共有170 首。其中,诗题中含有“送”、“寄”、“次韵”等唱和的作品有52首,占全部诗作的近1/3。而陆游在夔州共有诗作60首,其中与人来往的作品有6首,占1/10。
陆游在夔州的确交游稀少,诗文唱和之作很少。诗文唱和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内容和风气。所以,陆游在夔州的生活孤寂而单调,没有丝毫活力和生机。
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陆游享受并习惯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夔州地处僻远,文化落后,陆游不能享受曾经有过的或是企望过的生活,这当然会让他产生逃离这种环境,回归过去生活的想法,思归就理所当然了。
多首诗作中,流露出思归情绪
在陆游的多首诗作中,都有思归情绪的流露。
如在《试院春晚》中对漂泊的厌倦、对家乡山阴县的想念:“此生飘泊何时已,家在山阴水际村。”
寒食节那天,陆游想到自己祭扫无着,麦饭纸钱、只鸡斗酒不知持向何处,更是刺激了思念家乡的情绪。
他写了《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感怀》二首:“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真是字字辛酸,句句悲切。思乡的眼泪随着春雨不断地往下流,孤独地吟诗应和着傍晚野猿的哀鸣,身上穿的黑色貂皮大衣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一头白发凄凉得像进入了老年,归心如箭啊!
初夏时节,陆游抑制不住地回忆起故乡镜湖的美丽景色和劳作场景,遂写了《初夏怀故山》:“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四月的镜湖风清气爽,白塔、红桥交相映衬,小船在湖上轻盈地穿梭。梅雨时节,天气晴朗,农人开始击鼓插秧。微风吹过水面,传来少女们采摘菱角时欢乐的歌声。虽然相隔几千里,但一切历历在目。
此外,陆游还在《自咏》中说:“只思归去弄烟波。”《林亭书事》中道:“角声唤觉东归梦,十里平湖一草堂。”《夜坐庭中》中写道:“岁月背人去,乡闾何日归?”
思归情绪浓烈,使得陆游对所履通判之职更是厌倦了。他在《比得朋旧书多索近诗戏作长句》中说:“庭下讼诉如堵墙,案上文书海茫茫。酒酸朒冷不得尝,椎床大叫欲发狂。故人书来索文章,岂知吏责终岁忙。”
无实权又陷身于无穷无尽的案牍琐事中,这样的通判生活何时才是尽头?能不让陆游“椎床大叫欲发狂”吗?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陆游在四川(2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