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基础概况
- 地理信息:山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30°11′,东经118°10′,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
- 名称由来:古称黟山,因峰岩色泽青黑,遥望犹如苍黛而名。唐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信奉道教,根据轩辕黄帝在此炼丹的传说,敕改为黄山。
- 地貌特征:黄山是花岗岩地貌的典型代表,花岗岩出露面积占核心景区面积的67%,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洗礼,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景观特点。
自然景观
- 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遍布峰壑,千姿百态,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它们或盘根于危崖之上,或挺立于绝壁之中,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

- 怪石:有名可数的达150多处,形态千奇百怪,大者如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似天然盆景,玲珑剔透,如“金鸡叫天门”“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等。

。
- 云海:雨后初晴,低温高压,谷底水汽凝成云雾,弥漫山谷,形成云海,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似见非见,瞬息万变,气象万千,尤其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霞海,涌金流银,光华绚丽。

- 温泉:水温常年42℃左右,是富含重碳酸盐的淡温泉,对皮肤、关节和神经方面的疾病,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已有1000多年的开发历史 。

- 冬雪:每到严冬,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到处是银装素裹,玉砌冰雕,置身其间,仿佛进入扑朔迷离的童话世界。

文化景观
- 宗教文化:道教在唐朝以前就进入黄山,有九龙观、浮丘观等与道教有关;佛教自晋朝传入,唐代到民国初,先后建寺庙百余座,如慈光阁、狮子林禅院等。

- 摩崖石刻:现存唐代以来摩崖石刻300多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内容或咏赞风景、题名记游,或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黄山画派:黄山画派是清朝初年以黄山为绘画主题而形成的一个山水画派,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人物梅清,石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