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品牌引领——“玄山之禾”华丽转身,伊川小米迈向富硒黄金米新篇章

科技赋能,品牌引领——“玄山之禾”华丽转身,伊川小米迈向富硒黄金米新篇章"/

这是一篇根据您提供的标题和核心内容构思的文章:
"从“玄山之禾”到富硒黄金米——伊川小米靠科技与品牌“出圈”"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广袤的田野上,曾经有一种不起眼的小米,它扎根于玄山等地的黄土地上,默默生长。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玄山之禾”,它代表着当地一种传统而淳朴的农耕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升级,这种“玄山之禾”也需要找到新的路径,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跨越。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富硒黄金米”,并通过科技创新与品牌塑造,成功“出圈”,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一、 源起:玄山之禾的乡土印记"
“玄山之禾”不仅仅是一种小米的别称,它承载着伊川深厚的农业根基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玄山地区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小米生长。这里的种植方式虽然传统,但蕴含着农民世代积累的智慧。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凭“土特产”的标签已难以支撑其长远发展。如何让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伊川人思考的课题。
"二、 转型:科技赋能,品质升级"
“富硒黄金米”

相关内容:

17日至18日,第四届伊川县谷子产业创新发展暨小米品鉴大会将再次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中国作物协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小米主产区的科技工作者、龙头企业代表将再次汇聚,共商中国小米发展路径,探讨“伊川样本”。

谷子,古为粟,籽实去壳后称为小米,是中国北方传统的粮食作物。在二里头遗址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碳化谷物颗粒。作为中国特色物种,小米滋养华夏文明几千年。

数千年光阴流转,谷子渐渐从大宗作物变成了小宗作物,却依然在田间地头静静守望。

古老的谷子如何“重生”?

伊河畔的伊川县,围绕富硒功能农业将谷子定为特色主导产业,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片区组团集中连片发展伊川小米,围绕育种、栽培、加工等环节开展体系化、系统化的工作,科技创新和品牌推广加持,串起生态、经济、文化、品牌价值链,让伊川小米频频破圈,火爆出圈。

资源优势 伊川小米富硒米

伊川,一分是山,二分是川,七分是岭。

谷子耐寒、耐旱、怕涝,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层深厚、质地松软的肥沃壤土或中壤红土。

伊川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坡岭逐渐向河川倾斜,土壤类型以褐土和红黏土为主,形成了伊川小米生长的独特土壤环境。

伊川小米好吃。《吕氏春秋·本味篇》里,厨圣伊尹对伊川小米作出了八字评价:“饭之美者,玄山之禾”。“玄山之禾”指的正是伊川地区所种植的小米,厨圣将伊川小米誉为最好吃的饭。

伊川小米好看。米粒饱满,色泽金黄,表面有光泽,手感光滑沉实,米粒不开不裂有糯性。

消费者都知道伊川小米好,也乐于买回家下锅。可是,伊川小米究竟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很多消费者说不出来。

2018年,河南地质部门勘察发现,伊洛河流域局部地区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富硒地区之一,并精准地圈出了以伊川为核心的富硒土壤富集带,面积达50多万亩。

原来,伊川小米是富硒的。

硒是什么?硒是减少各种慢性病的重要元素,被尊称为“生命的火种”,被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为人和动物体内目前已知的14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依托资源优势,伊川县独辟“硒”径,打造独一无二的伊川小米。

依托省级谷子现代农业产业园,伊川建成了河南省富硒农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也是河南唯一一家专业富硒农产品检验机构。

如今,伊川是唯一一个既富硒、又能规模性种植谷子的区域,也是全国春谷小米上市最早的区域。

伊河川,红土坡,长出的金米硒多多。

科技之路 伊川小米品质高

科技赋能,特色产业才能有质效。

伊川县发展小米的目标是:以优质富硒小米为主方向,打造中国富硒小米产业第一县、中国富硒小米第一品牌。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伊川聘请全国谷子高粱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刁现民等专家担任产业发展顾问。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将伊川县确定为“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谷子新品种展示基地”,选择全国几十个谷子优良品种,在伊川县吕店镇示范基地进行种植,选育最适合伊川土壤的更优质的谷子品种。

“从每年引进的品种中不断筛选淘汰,选育出了更适宜的品种。”洛阳金粟米业负责人申少波说,农户有了“种子超市”,谷田也吃上了“自助餐”。

如今,在金粟米业、三康米业等大型的种植基地,智慧化农业云平台,让农民通过远程操控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检测指标、自动控制灌溉施肥;智慧气象站、病虫害集采分析站,建在了谷子示范方里边,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伊川小米的加工企业,更是配备了谷子质量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这袋小米的“前世今生”——哪块地种的、用的什么种子、何时收割、那个企业加工。

科技赋能,刁现民等一批科技专家将科技论文写在了伊川这片土地上,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了农业生产实践中。

202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中谷25”在伊川县高产千亩示范方进行实收测产,平均亩穗数64115穗,实测亩产达到625.92公斤,打破2014年以来“济谷18”创下的主要包括我国华北地区的夏谷区谷子亩产高产纪录,为我国粮食单产提升和谷子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田”,实现高产值、高品质,伊川丘陵旱地间,一条涵盖育种、种植、加工、品牌的伊川小米产业链已然成型。

品牌之路 伊川小米出圈出彩

价值链的提升,来自品牌的打造。

2020年,“伊川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对外发布。

建立小米博物馆,追本“粟”源,赓续农耕文明。

“伊川小米”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先后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和“河南省好粮油名录”。

伊川小米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农洽会金奖、中国品牌农业神农奖、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度市场竞争力品牌等等。

加之伊川小米品牌发布会、全国小米品鉴大会、谷子创业创新发展大会相继举办,伊川小米品牌热度全年不减。

在品牌的助推下,伊川20万亩“伊川小米”,远销山西、陕西、山东等地,走进北上广深。

通过品牌规范化管理,主动掌握市场话语权,显著提升市场溢价能力,擦亮了“伊川小米”金字招牌。

伊川谷子收购价连续5年上涨超过10%,小米销售价每年上涨超过20%,最高价格卖到了50元一斤。

如今的伊川县小米:品种优选化、种植标准化、品牌统一化、发展融合化。

伊川小米,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米”。

2023年是联合国大会第75届会议确定的“国际小米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谷子为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伊川小米大有可为!

谷子向阳而生。中国富硒小米产业第一县、中国富硒小米第一品牌,未来可盼!

记者手记

偃师二里头遗址里碳化的谷粒与今天创下亩产纪录的“中谷25”品种,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关于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精彩故事。

在伊川县农产品展销中心,标价50元一斤的精品小米礼盒竟供不应求。工作人员解释,这些富硒小米主要销往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每袋小米的“前世今生”——哪块地种的、用的什么种子、何时收割、哪个企业加工。“厨圣点赞的千年名粟”品牌故事与确凿的硒含量检测报告,再加上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背书,形成了绝佳的市场认可度组合。这让我想起了刁现民的话:“农业品牌化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从土壤到餐桌的全链条价值重塑。”“中国碗多装优质国产谷,既需要尊重传统智慧,更要拥抱科技创新。”

伊川小米的“出圈”证明,即便是最传统的农作物,只要找准特色、夯实科技基础、做响品牌,也能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发布于 2025-08-04 01:43
收藏
1
上一篇:伊川盛事,伊水花王谷牡丹花盛业再掀热潮 下一篇:河南伊川小米,厨圣倾赞的千年名粟,再续辉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