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北京八月要办好多场演唱会和音乐节。朋友跟我说光五月天一个乐队就要连唱九天,而且都是在国家体育场那种大场馆。查了下日程,他们从8月1号开始几乎每天一场,一直到17号才结束。

五棵松那边更夸张,张艺兴和伍佰的演唱会时间居然重叠了。张艺兴那场是8月2号和3号,伍佰则是9号10号,中间还夹着陈昊宇的小剧场演出。感觉抢票得手速特别快才行,不然根本订不到近一点的位置。

世园会那边办的是草莓音乐节,每月末都有两场。第一场是8月1号晚上,最后一场要等到30号下午。听说那边舞台设计挺大的,可能要提前很久到场占位置。

国家体育馆也有好几场,王铮亮的个人演唱会就在2号晚上。有意思的是蒲熠星和伍佰的演唱会居然同期举办,都在9号10号,场地还是相邻的。这样安排是不是为了方便观众连着看两场?

首都体育馆只有一场苏醒的演唱会在23号晚上,不过这天北展剧场还有后弦的演出。M空间那边鹿先森乐队的演唱会定在月底,看来8月最后一天晚上也得挤满人。

票务平台的数据说今年观众花的钱比去年多了,可能跟热门演出场次太多有关。像8月16号这一天竟然有六场不同演出同时开,价格估计都被炒上去了。

有些场地开始搞周边活动,比如北展剧场的演出结束后可能会有市集,首体那边也计划在演唱会后加个小摊位区。听说这些活动能延长观众停留时间,带动附近消费。

我翻了下具体时间表,发现很多演出都是晚上七点多开始。如果连着看几天的话,交通应该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国家体育场离市中心远,打车费用可能比门票还贵。

陈昊宇那场在M空间演出晚上八点开始,比一般时间晚一些。可能考虑到观众下午要上班,特意错开时间?不过八点以后的演出散场更晚,赶末班车会麻烦。

草原主题的安达巡演在北展剧场,这种文化特色的演出平时很少见。8月16、17号两天连演,可能是想吸引更多对传统音乐感兴趣的人。

王心凌的演唱会连续三天,从15号到17号每天一场。这算不算她今年最大的个唱?感觉这种长档期演出对主办方管理能力要求挺高的。

后弦的演出和鹿先森乐队的场次都放在月末,可能是为了避开前期的抢票高峰。不过月底大家可能都有返校或上班压力,会不会影响上座率呢?

现在网上已经有票贩子在加价卖票,尤其是热门场次。五月天那九场肯定最难抢,黄牛早就开始囤票了。普通观众可能只能提前设置好抢票提醒,祈祷手速够快。

总的来说八月北京的演出市场太饱和了。这么多场次挤在一起,场地安排、票务系统和交通都会面临考验。想看演出又怕抢不到票的人,可能得早点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