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海鲜日产40吨!揭秘世界最远内陆新疆,如何奇迹般养出鲜美海鲜?

新疆海鲜日产40吨!揭秘世界最远内陆新疆,如何奇迹般养出鲜美海鲜?"/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地理和现代农业技术的结合点。新疆确实是中国最内陆、离海最远的省级行政区,传统上并不产海鲜。那么,新疆的海鲜(或更准确地说是“海鲜味”的农产品)是如何实现日产40吨规模的呢?
这里的关键在于理解“海鲜”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下可能被泛用,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新疆能够实现大规模类似“海鲜”产品的供应,主要依靠的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RAS -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技术。
以下是详细解释:
1. "不是传统养殖:" 新疆不是靠自然河流、湖泊(除非是特指的冷水鱼养殖)来养鱼。而是通过高科技的“人工造海/造湖”。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RAS):" "核心原理:" RAS是一种高度可控的养殖模式。它将大量的水通过管道系统进行循环,并配备一系列设备来模拟自然环境,为鱼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水质和条件。 "关键技术:" "水质调控:" 包括物理过滤(去除悬浮物)、生物过滤(去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消毒(紫外线、臭氧等)等,确保水质稳定优良,媲美近海环境。 "增氧系统:" 提供充足的溶解氧。 "

相关内容:

在日本核污水排海让人们拒绝海鲜时,我国离海最远的地方新疆,却迎来了“海鲜”大丰收,日产达40吨那新疆无“海”何以产“海鲜”呢?

新疆是如何养海鲜的

澳洲淡水龙虾、南美白对虾、西伯利亚鲟鱼、金鳟鱼,还有螃蟹、三文鱼纷纷在新疆捕捞上岸,这主要得益于新疆特殊的地理格局,在震旦纪时期新疆还处在一片汪洋之中,但随着地壳的运动演变,最终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

因为地层中仍然含有盐分且当地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当冰雪融水流到平原区之后再被蒸发,盐就会留在地面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会造成农作物的严重减产,然而对于盐生动植物来说却是十分适合,就比如海水稻、海鲜等等。

因此就有人开始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和盐碱水,通过在水里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最终模拟出适合不同海产品生长环境的海水。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面积调查显示,新疆宜渔水域滩涂面积达4607.09万亩,具备着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就比如新疆天鹅湖的湖水盐度在10‰左右,适合青蟹、南美白对虾以及部分海鱼的生长。

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淡水冷水养殖”,因为新疆的主要水源之一就是冰雪融水,水深6米以下的水温常年保持在10℃以下,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自然条件,就比如三文鱼、金鳟鱼、西伯利亚鲟鱼,都是我国新疆地区养殖出的冷水鱼。然而却有很多人说,淡水不能养殖三文鱼,淡水三文鱼中存在有寄生虫,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淡水养殖的三文鱼能吃吗

三文鱼因为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高档水产品,但我们要知道三文鱼并不是特指某一种鱼,而是指鲑鳟鱼类的商品名,其中就包括了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而新疆产出的三文鱼就是从丹麦引进的鱼卵,属于是虹鳟鱼

大部分的鲑科鱼类都是洄游性鱼类,在产卵、孵化以及幼鱼阶段都是在淡水中,生长期才会洄游至海水,因此人工养殖也是严格按照三文鱼的生活习性,在虹鳟鱼生长期时放回到海水中。至于寄生虫问题,主要还是取决于养殖的监管标准、饲料的品质以及冷链保鲜等各个环节,也并不是说海水养殖的三文鱼就一定没有寄生虫

在新疆冰川活水下养殖的三文鱼口感鲜香甜美,甚至已经销往了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了国外,就比如盒马生鲜、华润万家、京东生鲜等销售平台都已经上架了新疆三文鱼,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也有出口。目前新疆渔业已经初具规模,在2022年就已经达到了17.3万吨,相信在不久的以后会让更多的人吃上新疆鱼。

发布于 2025-08-03 11:43
收藏
1
上一篇:新疆秘境,一片“海”蕴藏冬天的无尽奥秘 下一篇:新疆内陆奇迹,揭秘无海之地如何养殖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