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我国的直辖市,我国北方城市中的翘楚。其历史文化,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城市。去天津旅游,是我很早就有的心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来到青岛至今四十多年,去北京开会、办事、游览,数不清多少次了,一次次路过天津,一次也没有在天津停下。总感觉离天津不远,去天津的机会多的是。2024年清明节期间(4月2日至4月4日),我趁着回老家祭祖之后的机会,下决心去了天津一趟。4月4日下午从泰安出发,晚饭前到了天津。4月5日一早至4月7日上午,我在天津玩儿了两天半,4月7日下午乘火车返回青岛。按照攻略计划,又考虑我居住的宾馆位置,4月5日游览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和瓷房子,4月6日游览意大利风情街和海河,4月7日上午游览古文化街和鼓楼。这一个专题,即是我游览天津海河时拍摄的部分场景。据悉,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河流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后,称为海河。起自天津金钢桥,到大沽口入渤海湾,贯穿天津市区,是天津的“母亲河”。海河,像一条玉带贯穿天津市区,不仅对工农业生产、水上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都有密切关系,而且是天津的重要景观。
01游览的第一座桥:进步桥海河上的一座座桥梁,是海河的一道风景。我这次游览天津海河,欣赏到了四座桥。游览的第一座桥,是进步桥。



进步桥西起南开区通南路,东接河北区进步道,为机动车专用桥,双向4车道;车行道两侧规划了人行桥,满足行人过河及观光的需求。进步桥连通海河西岸和平路商业区和海河东岸的奥式风貌区、意式风貌区。进步桥作为新建桥梁,可谓简约而不简单,整个桥横断面只设一片主桁架,桥体按照“见光不见灯”的原则设计,流线造型,远远望去,既像是一条跃出水面的飞鱼,又像是一列飞驰而过的列车,形态优美,栩栩如生。
02游览的第二座桥:北安桥这次游览海河的第二座桥是北安桥。该桥始建于1939年,位于和平区与河北区的交界处,连接天津市河北区胜利路与和平区福安大街,故得名“北安”。1973年北安桥改建为钢筋水泥桥,2004年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时对其进行了抬升改造。


北安桥桥梁结构,仿照巴黎塞纳河畔亚历山大三世桥建造,散发着浓浓的西洋古典气息。桥头雕塑采用西洋古典表现形式,吸取中国传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桥墩雕像为青铜正面装饰盘龙,桥栏柱基上四尊舞姿各异的乐女金光闪闪,手中分别抱着中国传统乐器琵琶、笙、箫。改造后的北安桥是西洋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03游览的第三座桥:大沽桥天津海河游览的第三座桥是大沽桥。坐落在解放桥和广场桥之间的大沽桥,2003年7月6日正式开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成为海河首批新建5座桥梁中最先通车的一座。

该桥是由世界著名的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院士设计,全长243米,宽32米。其构思为“日月生辉”。2006年,天津大沽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颁布的世界桥梁设计建造最高奖——尤金·菲戈奖。全世界每年仅有一座桥梁获此殊荣。
04游览的第四座桥:解放桥天津海河游的第四座桥是解放桥。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天津解放桥,是海河跨桥中仅剩的三座可开启的桥之一,连接着河北区的世纪钟广场与和平区的解放北路,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



解放桥附近原有一座老龙头桥,是法租界当局要求清政府于1902年修建的。解放桥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当时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奥、比等9国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当时天津民众称它为法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叫做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
05紧临解放桥的世纪钟

位于天津站前广场河北区海河东路的世纪钟,为迎接新世纪建造,2000年底落成。钟高40米,通体金属,重170吨;钟盘直径14.6米,面积154平方米;分针长4米,时针、分针共重180公斤;钟摆上下,恰似日月同辉;鈡盘圆周的12个直径2.6米的铜铸浮雕分别表示12星座。古典与现代浑然一体,东西方相互交融,寓意时空无限,时不我待。该钟十万年的走时误差仅为1秒。
06我拍摄的海河沿线风景海河沿岸,是天津人民最喜欢散步、游玩、休憩的地方之一。海河两岸,矗立着各种高楼大厦以及二十多处历史文化建筑,非常值得游览。我边走边拍摄,留下了这组场景。



天津站、古文化街以及大悲院还设有游船码头,可登船游览。我是游览意大利风情街之后,从进步桥出发,沿着步行街→民族路→海河东路,一直走到解放桥,结束了海河游览过程。(整理于2024年8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