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石柱映衬下的扬州捺山,古长江遗韵,苏中第二高峰的崛起之谜

根石柱映衬下的扬州捺山,古长江遗韵,苏中第二高峰的崛起之谜"/

您描述的这个地点非常有意思,但似乎存在一些信息上的混淆和需要澄清的地方。让我为您梳理一下:
1. "捺山 (Nà Shān) 的位置:" 捺山位于"江苏省兴化市",而不是扬州。兴化地处苏中地区。 2. "苏中第二高峰:" 捺山确实是江苏省苏中地区的最高峰,海拔为196.4米。称其为“苏中第二高峰”是不准确的,它是苏中地区的"第一高峰"。 3. "古长江底:" 捺山及其周边地区(如周家荡等)确实是"古长江"(或与其相关的古海湾、湖泊)的沉积区域。在数万年前甚至更早的地质时期,长江曾有不同的流路,现在的捺山一带是长江泛滥平原或古河道、湖沼地带。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4. "由根根石柱构成:" 这个描述非常形象,但可能不是对捺山地质构造的精确科学描述。捺山本身主要由"砂砾石、粘土等沉积物"构成,属于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或冲积平原地貌。它可能因为基岩裸露或风化形成奇特的岩石形态,或者有石柱状的基岩,但“由根根石柱构成”更像是一种文学或形象化的描述,而非其主要的地质构成

相关内容:

作为北方人心中的江南,提到扬州,能想到的无非是瘦西湖的秀美,淮扬菜的精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惬意……但怎么也不会将它与棱角分明的高山联系起来。扬州没有山,早已被世人所默认。

的确,与江对岸的南京、镇江比起来,扬州确实过于平坦了。但,扬州真的没有山么?

扬州最早被称为广陵。所谓“广陵”者,“广被丘陵也”,而这里的丘陵,就是连绵的小山。而在如今,扬州有90%的山都在仪征市境内,而在这些山中,又以捺山最为出名。这里不仅隐藏着一座古火山,更有着全国罕见的玄武岩石柱群,记录了千万年前扬州这片土地上的地动山摇、沧海桑田。

蜀冈,扬州人都会告诉你,就是瘦西湖北面的那个小土丘。但其实,广泛意义上的蜀冈,指的是整个江北丘陵,从六合的方山、仪征的青山,一直到泰州的海陵。“蜀冈古陆”是扬州最早的发源地,形成于距今二十万年前的一次地壳隆升。地质断裂为火山喷溢打开了决口,捺山、乌山等石柱林和红色山丘即为鲜明的胎记。

走进捺山的大石柱景区,芦笙峰、五指峰、石排峰、山石盆景……一座座或嵌于山体,或独自矗立的石柱山峰让人惊叹不已。也正是因为这些石柱山峰的存在,这里也被称为“石柱山”。

捺山一名,据传说,是来自追日的夸父之子、夸娥氏的儿子移山时,不小心的一“捺”。在扬州话里,捺是摁下去的意思。而这一“捺”也就造就了捺山四周凸起、中间凹陷下去的景观。但传说毕竟是传说,这里凹陷下去的就是捺山的主火山口,同时,还配有五个寄生火山口。而“捺山”,可能来自于“腊山”的谐音。据《仪征县志》记载,“上有天池,其水冬夏不竭,又有白龙潭,宋郡守王大昌,于此祈雨有应。”为感谢神佑苍生,每年秋收冬藏后的腊月都要到此祭山,当时称为“腊祭”,久而久之,人们将此山称为“腊山”。

千万年前,捺山乃至仪征这一片都是古长江的江底,随着地壳板块的运动、挤压,火山不断喷发,整个地壳也不断抬升,直至露出江面,成为陆地。至今,捺山还有一套完整的火山爆发相、溢流相、通道相和次火山相的喷发旋迴,以及断层、崩塌、侵入、喷发不整合等一系列地质现象。

由于地壳运动和古长江底的泥沙沉积,石柱一般都隐藏于山体之中,不得见。如今,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清晰、近距离的看到这些石柱,其实是开山采石的偶得。上世纪的开山采石将捺山的山体切开,这些被埋藏的远古秘密重见天日,吸引着地质学者和游客的到来。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捺山被封山禁采保护起来,让这一自然奇观得以保存,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如今的捺山,早已成为一本敞开胸怀的地质教科书。不管你是游客,还是专业的地质学家、爱好者,站在无数如手风琴般矗立的石柱前,都会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发布于 2025-08-02 20:43
收藏
1
上一篇:“津山叠翠、黄山映扬州,群山林立,人工山林如何为名城增色添彩?” 下一篇:扬州西大门崛起双峰,打造集休闲与游客服务于一体的生态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