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休门村,市心千年古韵,现代都市脱胎之地

揭秘休门村,市心千年古韵,现代都市脱胎之地"/

让我们来揭秘休门村,这个隐藏在现代城市心脏地带的千年古村。
"休门村:市中心的千年老村"
休门村,位于中国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却鲜为人知。它就像一颗埋藏在繁华都市中的珍珠,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故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村庄,却孕育了现代城市,脱胎换骨,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城市景观。
"历史的回响:千年的沧桑变迁"
休门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更迭,见证了朝代的更替和城市的变迁。
"唐宋时期的繁荣:" 在唐宋时期,休门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商贸集散地。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当时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的衰落:" 随着时代的变迁,休门村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明清时期,城市发展重心逐渐转移,休门村逐渐走向衰落,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村聚落。 "近现代的复兴:" 20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休门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休门村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修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光彩。
"现代城市的“母亲”:孕育都市文明"
虽然休门村已经不再是

相关内容:

休门位于石家庄市中心区域,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同时又与繁华都市息息相关,热闹的北国商圈就在村边。

休门旁北国商圈的今昔对比

缘起——休门村和石门市名字的由来

最早的休门原是获鹿县(今鹿泉区)的一个村镇。“休门”在石家庄方言中读“秋门”,有大吉祥的意思。1939年,在建设大街北面的小沿村东南地内曾出土一块古砖,古砖上刻有“大隋大业七年石邑县休门乡赵氏”字样。以此推算,休门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朝。

民生路旧景

20世纪初,修建铁路给石家庄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古老的休门村在沉寂千年后开始登场。

正太铁路上的老式火车

1925年初,石家庄商务会要求石家庄自治建市。

同年6月24日,经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批准,筹建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由于人口不足等原因,临时执政又于8月29日指令,将休门、栗村并入,取石家庄、休门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同时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门”之名,就始于此。

成长——石门“外滩” 显赫一时

电报局街和民生路(街)一带曾经是整个城市的中心,号称是石门的“外滩”。

休门街道旧照

其中比较著名的老建筑有民国初年建造的赵家楼,青砖青瓦的二层小楼依着电报局街划出了一个优美的弧度,拱行的门楼从楼的中心穿过,是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

休门村的赵家楼

休门村的存在发展对石家庄有着深远的影响,石家庄历史上无数个第一都诞生于这个繁华中的古老村庄。

1922年,第一家大型民族纺纱企业“大兴纱厂”创建。

大兴纱厂就是棉七的前身,1922年大兴纱厂建成投产,是华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开创了石家庄市现代机器纺纱的历史。

大兴纱厂外景

当时生产的布匹品牌叫‘山鹿布’,全是白色的,没有其他颜色。大兴纱厂是继京汉、正太铁路创建之后,促进石家庄由乡村向近代城市转变的又一重要因素。

大兴纱厂办公楼旧址正门

1923年,第一家电报局创建。

正太铁路通车后,电报量日增。为了满足业务需求,1923年建石家庄电报局,其所在街道逐步被称为电报局街。

石家庄电报局旧址

1930年,第一家声光电影院开业。

石家庄第一家民营电影院——石门声光影院,就是照片上这栋砖结构的二层小楼。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家影院实在是其貌不扬,但在当年,它可算是休门村繁华街市一道靓丽风景。

还有第一所中学“石门中学”,第一张报纸,第一座地道桥,第一个足球场……休门村因其辉煌的历史,堪称这座城市的“贵族”。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门。

同年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通知》中说:“石门市自即日起改为石家庄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

发展——古村涅槃 繁荣延续

休门村旧貌俯瞰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老休门的印记几乎已经消失殆尽,那个年代的活色生香只能留在历史资料和老一辈休门人的记忆里了。

休门村旧景

如今,现代化的商务大厦和住宅小区逐渐替代了低矮破旧的村舍,位于市中心的休门注定不平凡。

现在的休门

(图文摘自:石家庄桥西发布等)

“石家庄发布”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权威信息发布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百万网友互动平台,欢迎订阅!

发布于 2025-08-02 19:43
收藏
1
上一篇:量子城市新篇章,上海全力推进量子技术发展之路 下一篇:一读就错!挑战你的地理知识,这些河北地名,你能读对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