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市江城、阳东、阳西、阳春38镇,见证三载巨变,共谱发展新篇

广东阳江市江城、阳东、阳西、阳春38镇,见证三载巨变,共谱发展新篇"/

我们来梳理一下广东阳江市下辖的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区、阳春市这四个区/市下辖的38个镇在近三年(大致指2021年至2023年)可能发生的主要变迁。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是基于公开信息和普遍发展趋势的概括性描述,具体每个镇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
近三年,这38个镇经历了多重力量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传统产业升级:" 阳江以五金制品、家电、水产品等闻名。近三年,许多镇可能在推动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例如,五金制品产业带可能向更高端、更精密的方向发展。 "新兴产业发展:" 阳江市和各区/市可能在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如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部分条件较好的镇可能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或开始在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布局。 "现代农业发展:" 阳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水产、水果、蔬菜等)。近三年,各镇可能更加注重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如阳江金桔、阳江大蚝等),以及农产品电商渠道的拓展。 "文旅产业复苏与提升:" 受疫情影响,文旅产业受到冲击,但复苏后,各镇可能更加注重

相关内容:

这三年,阳江的江城、阳东、阳西、阳春38个镇变化真挺大。

以前不少镇里的路又窄又破,骑电动车都得小心避坑,现在路宽得能并排行三辆摩托车。

我家隔壁村的王大爷总说:“以前去镇里赶集,天没亮就得出门,就怕路上堵车;现在路修好了,我遛弯儿都能哼着歌去。”不光是路,公交也多了。

以前去市区得转两趟车,现在每个镇口都有公交站,70岁的李奶奶坐过一次就说:“这车坐着稳当,司机还主动帮我搬菜筐,比以前方便多了。”

学校和医院的变化也实在。

以前镇里的学校教室墙皮脱落,现在新盖的教学楼有明亮的窗户,每个孩子都有新课桌。

我表姐家闺女就在阳东的一个镇小学读书,她发视频说:“妈,我们教室有空调!冬天再也不冻手了。”医院更不用说,以前看个感冒得跑半小时去县城,现在镇中心医院有了彩超机、化验室,我邻居张叔上次腰疼,在镇医院拍了片子,医生当场就给出治疗方案,他直拍大腿:“这下不用折腾去市里了!”

靠海的镇变化最有看头。

比如阳西的某个镇,以前海边就几间破渔屋,现在建了观景台、海鲜市场,周末有不少城里人来吃海鲜。

我同学阿强在那边开渔家乐,他说:“以前打鱼靠天收,现在游客多,我雇了10多个年轻人帮忙,他们有的负责煮海鲜,有的带客人赶海,一个月能挣5000多,比出海打鱼稳定多了。”还有新兴产业进了镇,比如做水产加工的小工厂,招了不少年轻人,以前年轻人总想着去广州深圳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下了班还能回家吃饭,大家都说“日子有奔头”。

当然,和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比,阳江的镇还有差距。

但你看,菜市场里人挤人,超市货架上的东西越来越全,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多了——这就是实在的变化。

老百姓不图啥大富大贵,就图出门方便、看病不难、孩子上学近、工作稳定。

现在大家见面聊天,很少再说“啥时候能过上好日子”,而是聊“下个月我家要装空调”“儿子说今年能涨工资”。

这三年,镇里的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修路的时候,我见过工人顶着大太阳干活;建学校的时候,家长们轮流去帮忙搬砖;开渔家乐的阿强,为了学做特色菜,专门去湛江跟师傅学了三个月。

大家都明白: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现在走在镇里的街上,能听见小孩追着狗跑的笑声,能闻见路边早餐摊的包子香,能看到老人在树底下下象棋——这才是咱们老百姓想要的“好日子”。

往后的日子,只要继续把产业搞得更旺,把环境收拾得更干净,阳江的这些镇,准能越来越亮堂。

发布于 2025-08-02 11:58
收藏
1
上一篇:2月3日22时10分立春,阳春踏足迎百花,富贵草香迎新春 下一篇:春意盎然,春打五九尾,正月初六立春,共赏节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