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农历正月的由来,为何一月称“正月”,十二月又称“腊月”?

揭秘农历正月的由来,为何一月称“正月”,十二月又称“腊月”?"/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演变。简单来说:
1. "“正月”的由来:" "上古的起始:" 在中国最早的历法(如夏商周时期)中,一年常常是从"冬至"开始的。因为冬至是一年中最黑暗、最冷的时候,之后白昼逐渐变长,天气转暖,被认为是新的开始。因此,这个最初的第一个月被称为“"元月"”或“"端月"”(意为开端、初始)。 "秦始皇统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也包括统一历法。他规定以"冬月(十月)"为岁首(一年的第一个月),并改称“"十月"”为“"正月"”,第一月称为“"冬月"”,第二月称为“"端月"”。 "汉武帝恢复:"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为了纠正历法中与天象不符的问题,重新恢复了以"夏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农历)的建寅月(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同时,也将之前的“十月”重新改称为“"十月"”,而将这个新的“建寅月”(正月)也正式定名为“"正月"”。 "“正”的含义:

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无论是论“公历”,还是论“农历”,每一年,总归都是分为十二个月。论“公历”的话,自不必多说,不过,如果要是论“农历”,那么,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每一个月,它们的名称,就有得说了;比如,为何农历的一月叫做“正月”,而十二月,则又叫做“腊月”呢?

首先,我们来看农历的一月叫做“正月”的问题。显然,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可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并不是历来都把一月当做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的。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也就是夏朝,确实是以一月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的;可是到了商朝,却把一年中的第一个月,改为了十二月;接着又到了周朝,周朝再次改动了第一个月的月份,而把它定为了十一月。

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的次序,就把所改正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换句话说,夏朝的“正月”是一月,商朝的“正月”是十二月,而周朝的“正月”,又变成了十一月。

这样改来改去,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期,才恢复了夏朝的月份次序,最终确定,每一年的“正月”,就是一月,这一月份的排列方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从未再改正。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正月”的“正”字,应读去声zhèng,意为“改正”之意;可是,为何现在我们却读平声zhēng了呢?原来,这都是因为到了秦朝之后,秦始皇名叫嬴政(zhèng),为了避讳,所以去声的“正(zhèng)月”,就读作平声的“正(zhēng)月”了,也就是说,“正月”的“正”读作平声,是从秦始皇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农历的十二月为何叫做“腊月”。我们已经知道,农历的一月为每一年的第一个月,而一年是十二个月,所以,十二月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也叫“岁尾”、“岁终”。

在中国的古代,人们有岁终祭祀先祖、祭拜天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习俗,而祭祀所要用到的“祭品”,大多都是人们猎获的猎物,所以,岁终的祭祀,也叫“猎祭”。在古代,“猎”与“腊”是通假,于是,“猎祭”也就慢慢地被叫做“腊祭”了。

“腊祭”所在的月份是“岁终”,也就是十二月,所以,十二月也就被称作“腊月”了。另外,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便下令制定历法,于是明文规定,把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至于秦始皇为何会把十二月定为“腊月”,其原因大概就是我们刚刚上面所谈到的那样了。

以上就是为何农历的一月叫做“正月”,十二月则叫做“腊月”的两个问题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这两个问题,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一起来留言讨论哦!

欢迎关注一家争鸣,谢谢你这么漂亮还来关注我!

发布于 2025-08-01 20:58
收藏
1
上一篇:关于“二阳”的绝对干货,全面解析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一月份高发传染病预警,重点关注,预防措施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