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一座安静地卧在中原山水间的城市,没多少人把目光停留在它的土地下面。大多数人说起河南,说起焦作,满脑子想到云台山的峡谷和青天河的碧水,记得这里曾是太行山的门户。可鲜有人知道,这座山水环绕的城,底下其实是一道道厚重的历史暗流。焦作境内的古墓,比山还多,比河还深。很多墓葬外表低调,但埋着的名字,却让整个中国历史都有些眨眼。

朱载堉这个名字,说实话,路边随便问十个人,估计有九个会摇头说不认识,剩下那个可能以为是乐器品牌。可这人,换在欧洲,都够写进教科书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一出生就带着王府的身份,偏偏不肯循规蹈矩。他研究音乐、琢磨天文、折腾数学,就是这么个闲不住的科学家。他的“十二平均律”是世界音乐史一座里程碑,后来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很响亮,“这是东方的文艺复兴式圣人”。只是国内始终低调,民间对这段光芒视而不见。
他的墓在沁阳东北张坡村东的九峰山下面,一堆封土,几块残碑,加两只年久的石兽。站在墓前,风吹过,像是曾经的乐章,隐在山林。外面偶尔有村民前来耕地,踩过那些石头时,应该也没多想。反正这里埋着个科学怪才,倒也罢了。

韩愈,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唐宋八大家之首,这种名号,照现在说,流量得直接拉满。孟州西郊的韩愈陵园,要比朱载堉体面太多。高大的碑楼、层层台阶、门口的柏树,很郑重。唐代建筑,重建再重建,后一代没钱修,就等着地方有富商了再来翻新。几百年下来,大小修过十几次。书香门第的气派,还是有的。有人感慨,韩愈墓地的规模配得上他“文起八代之衰”的身价吗?有点意思,不过举目望去,唐风还在,却也不知韩愈本人会怎么看这些后人的折腾。
三国故事,充斥了几乎每个人的童年。英雄、奸雄、枭雄分不清楚,可大家都知道汉献帝。这位皇帝,说白了,挺惨的。历史剧里他经常只能站在一边,表情呆滞。许多小孩以为刘禅才是刘备之子,其实那是蜀汉。焦作修武县七贤镇的古汉村南,就是汉献帝和曹皇后的卧骨之地。当地人称这里为禅陵,规模其实说不上恢弘,但也算有神道在。陵前草渐高,只有零星的石块和残破的地势在诉说一段过往。奇怪的是,许昌那边还有个“愍陵”,据说只是衣冠冢。只有这个焦作的禅陵,是两人的实景葬地。只是皇帝,没什么气派,说这算不算历史的尴尬?

对了,说历史,不能忘了许衡。元代人,理学家、主持教育、还做过一段政治。许衡墓地在中站区李封村南,还是家族墓,纵然文革那几年松动了一点,但以后补修了。墓地不算特别奢华,倒是安静得很,家族后人偶尔祭拜。说到理学,人文,焦作这个地方,似乎喜欢藏着名人。许衡讲学,声名远播,有记录说当年北方动荡,许衡带着学生迁徙,几经辛苦才稳下脚跟。你说,许衡在世时是不是想到了日后自己的坟墓会安在这里?
邓禹,名字不熟,那是因为他功名被刘秀这位大明星掩盖了。东汉立国,云台二十八将,每年说一次一遍。邓禹墓在沁阳王曲乡,封土厚、砖墓深。沁阳有墓,济源也有,哪处是真,多少有说法。有人说,历史就是在争谁埋在哪里。沁阳这边的墓,被列为省重点,说是河南最大的汉砖墓。不知道真假,但当地导游每年带游客来这参观的不会少。照片里,封土丘一眼望不到头。

朱温,谁都知道名字,尤其历史课上“大唐终结者”这仨字刻得很死。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东的土丘,说是朱温冢,也有人说在伊川。到了底下,草堆、土包、野猫穿梭。朱温这号人风格奇异,连死在哪都能被争论上几百年。老百姓倒也无所谓,只是有时候半夜讲起,想问问:朱温,你真的在这里吗?
李商隐,诗坛上的名字,轻盈温柔里夹着点悲凉。他的墓最戏剧化。博爱许良镇、沁阳覃怀、郑州荥阳,三地都有说法。有人打趣,一个诗人,竟然能分尸三地,显得有点荒唐。但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沁阳这一处,墓碑安静,树影下只有蝉鸣。游客偶尔来瞻仰,拍照、留影,说不清是谁的后人。李商隐生前寂寞,死后竟成了三地人抢着认的自家祖宗。古人很少选择命运,死后也还是没办法。这么说对吗?那不重要。

韩湘子,是个很传奇的名字。八仙之一,道家传说里长袖善舞,其实名字正正经经带着历史。说是韩愈的侄孙,到了孟州河阳街道的庙底村西,就有他一处墓。民间传说,韩湘子修仙升天,那这墓地到底葬着谁?有人说祠庙多是标志,没人会真正去考证。但墓在就在,香火年年不断。信的人多,假的也真了。古墓里到底埋了什么,或许只有韩湘子自个儿心知肚明,说点离谱的,谁敢肯定不是?
焦作这地,古墓数不清,历史就这么一层盖一层,有名无名的,无人记得的,意外翻新的。上面这几处,权当是迷宫里的几扇门。走进去,不知道会遇到谁,有人等你,有人只剩封土。倒不是所有墓葬都有标牌,不少只是老乡嘴里的故事。“谁家的地,下面埋个皇帝”,听起来很离谱,可没谁敢拿铲子去掘。

可是,这些古墓意义何在?有人觉得是历史文化的象征,有人说只是地理坐标,甚至有的说就是坟头草高罢了。换个思路想想,或许它们本来就没有多神圣,只是跟城市的生活一样,活着、消亡、重来。这地底下的过往,和天上的雨一样,时有时无,没有答案。
每个古墓背后都有余韵,多的不必说,少了又可惜。
至于还剩多少没被人注意到的故事,没谁说得准,偶尔地表裂开一条口子,说不定又会跳出个谁的名字,吓你一跳。
历史就在泥土下面疯长,有时候真真假假分不清。焦作是这样,河南也一样。谁要真研究起来,说不定会发现一切都和想象的不一样。当然,这些名字终归只剩石头、树影和不知来路的风。
有人走过陵墓,有人绕道而行,有人根本不会停下。不完美,因为没有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