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奇观!机器人集结展才艺,技能大比拼引围观

上海弄堂奇观!机器人集结展才艺,技能大比拼引围观"/

听起来非常有趣!上海确实有很多充满活力的弄堂,将传统空间与现代科技结合,举办这样一场机器人的才艺比拼和技能比武,绝对是科技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的一大看点。
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哪条弄堂,但这类活动通常出现在:
1. "科技园区或大学周边的创意弄堂":这些地方往往有浓厚的科技氛围,容易举办此类活动。 2. "像田子坊、M50创意园周边":虽然这些地方以艺术和设计闻名,但也会不定期引入科技元素,举办新颖的活动。 3. "特定的社区活动中心或文化空间":一些现代化的社区或文化空间会利用自身的场地优势,举办科技体验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看点在于:"
"机器人种类多样":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无人机、小型机器人赛车、甚至一些DIY爱好者制作的创意机器人。 "技能比拼精彩":可能涉及编程能力展示、运动竞技(速度、精准度)、解谜能力、协作任务等。 "互动性强":可能有机器人互动体验区,让市民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机器人。 "氛围独特":在充满历史韵味的弄堂里观看现代化的科技竞赛,本身就很有特色。
"为了找到更准确的信息,你可以尝试:"
搜索近期上海的本地面板报、本地新闻APP或社交媒体(如微博

相关内容:

一条别具特色的机器人弄堂出现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

在WAIC里2025弄,机器人各显其能,可谓多才多艺。他们有的写书法、舞龙、击鼓,也可以当服务员帮忙调饮品、做美食,还会精细维修、食品加工等“蓝领”技能。

在“WAIC里2025弄”,一个技能大舞台映入眼帘。

一款人行机器人可作出多个手势和表情,在现场为观众们提供情绪价值。

在在“WAIC里”主题街区的智能餐饮售卖小站可以看到,希夕智能联合非夕、穹彻,带来了一套集智能识别、灵巧操作与人机交互于一体的“具身智能+食品工业”示范系统,即拂晓串煮小站。这套系统通过非夕双臂自适应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标准化原料的自动抓取、智能穿串、精准加热及柔性交付,全面展现AI技术赋能下的食品制作自动化实践。

在最具产业想象的场景藏在“智造车间坊”。身着工装的人形机器人化身“产业工人”,在绿色传送带上有序搬运物料、模拟装配流程。

一款智能机械手臂正在表演夹起豆腐或果冻,在移动和摆放过程中完全不会破坏这些“娇嫩”的物品。经过精准定位,"AI"字样被智能机械手臂摆放了出来。

一款智能机械手臂正在表演夹起豆腐或果冻,在移动和摆放过程中完全不会破坏这些“娇嫩”的物品。

一款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表演剥生鹌鹑蛋的蛋壳,可以做到破壳不破膜。

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位看到,天工机器人正在随着音乐舞蹈。

在“WAIC里”主题街区的“邻里文艺站”区域 ,智元机器人矩阵带来的“跨界演出”让人忍俊不禁,也感叹这背后是运动规划、环境感知算法的突破。这些机器人们有的手持彩绸舞龙,有的击鼓伴奏,有的用毛笔写书法,动作连贯、配合默契。具身智能运动控制与多机协同技术,让传统民俗表演与前沿科技深度交融。

原标题:《上海这条弄堂有看头!机器人在这里才艺比拼、技能比武》

栏目主编:王蔚 文字编辑:王柏玲

来源:作者:文汇报 袁婧

发布于 2025-07-31 02:58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上海解放,那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贵州与上海,两座城市目光交汇的启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