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至寒露,探寻秋白茶,节气采茶,越靠后越香醇

立秋至寒露,探寻秋白茶,节气采茶,越靠后越香醇"/

关于秋白茶按照“立秋、白露、秋分、寒露”这些节气采茶,以及“越靠后越好”的说法,需要更细致地来看:
1. "节气与采摘的关系:" "立秋 (Lìqiū):" 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此时气温开始下降,茶树开始从夏季的生长旺盛期逐渐转向积累内含物质。一些早采的、追求鲜爽口感的白茶,可能会在立秋前后开始采摘。 "白露 (Báilù):" 气温进一步降低,昼夜温差增大。茶树经过一个暑期的生长,积累了丰富的养分,叶片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开始转化和积累。"白露"通常被认为是白茶(尤其是白毫银针)采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芽叶饱满,滋味醇和,白毫也更加丰富。 "秋分 (Qiūfēn):" 一年之中昼夜时长大致相等。此时气温更低,茶树生长速度减慢,内含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秋分前后采摘的茶叶,通常内含物质更丰富,滋味更浓郁,香气也更沉稳。 "寒露 (Hánlù):" 气温显著下降,露水更冷。茶树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休眠期。此时采摘的茶叶,

相关内容: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翠绿轻轻铺展于闽东的山水之间,太姥山的秋季缓缓降临。

前几日上山时,凉爽的秋风携着远方山川的讯息,悠悠然穿林越岭。

吹拂至身侧时,潜移默化地,带走了微微的燥感。

万籁俱寂之中,太姥山披上了一袭薄纱,山间轻绕的薄雾,与阳光交相辉映。

伸出五指,任由温润轻柔的阳光从指尖穿过,在指尖处跳跃舞动。

此刻的太姥山,已是一副温婉如玉的模样。

秋意还未完全袭来,虽没有层林尽染的场景,但林间依旧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

时而听得悦耳动听的鸟鸣,与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作响声,谱起了一曲秋的赞歌。

总觉得这样的画面,太过于诗意了,太像一幅美丽的画作了。

登高忙作之时,顺带着探望了今年秋白茶的情况。

茶农伯伯们劳作不息,只为了今年秋茶季,能够有个丰收的圆满结局。

想到此处,心觉欢喜,更是期待茶青宝宝们加工过后的模样了。

闲暇之时,找到老S,让他拿出点好茶,一起喝上两杯。

老S嘴上应着,最后拿出来的还是白露寿眉,不过是藏在老S这儿,陈化了6年的白露寿眉。

口感、滋味、香气,都是一顶一的好。

喝下一杯老寿眉,甜花香在口中瞬间绽放,铺展到整个口腔里。

一瞬间,只觉得身心惬意,欢畅极了。

《2》

在山上,收到了一位新茶友的提问。

这位新茶友对于秋白茶的采摘,颇感兴趣,也略微有所研究,于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秋白茶按着节气采摘,按理说节气越靠后的茶越稀少,那么是不是节气越靠后的茶也就越好?”

听得这样的问题,村姑陈是很有感触的。

有新茶友刚入门不久,就主动学习了秋白茶的采摘节气,自然是值得褒奖的。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各位茶友科普一番秋白茶。

秋白茶,即是在秋季采摘的白茶,采摘时一般按着节气来采。

以节气为区分,能采到的秋白茶,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迎秋茶

作为最早采茶的节气,立秋之后,白露前几天所采的秋寿眉,是有所筛选的精采。

采下的是叶片较小,梗短,等级更高的,叶片以绿为主的寿眉。

第二种,白露茶

在仲秋时分,昼夜温差增大的情况下,茶树们积累起更多的能量,内含物质更为丰富。

此时采下的秋白茶,能够攒下不少的芳香物质和可溶性胶质。

白露茶的香气,因此更加明媚,泛着花的馥郁与蜜的香甜。

第三种,秋分茶

秋分茶的滋味,和白露茶、寒露茶都有所不同。

带着清雅的粽叶香和干荷叶香,花香内敛而又清新,闻起来极为舒爽。

第四种,寒露茶

寒露时分,昼短夜长,光照更为柔和,但天气已然转冷。

茶树的生发能力有所下降,能产出的白茶也较为稀少。

采到的茶青,是叶片小、白毫多、茶梗短的模样。

第五种,霜降茶

霜降时节,气温进一步降低,能采到秋茶的数量更是少中又少。

这么多年来,仅有2017年和2021年采到了霜降茶,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上述五个节气采到的五种茶,也就组成了秋白茶的大家庭。

《3》

那么,秋白茶的采摘节气,是不是越靠后就越好呢?

实际上,秋白茶的品质,跟采摘的节气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究其根本,还是要与采摘期的温度、光照、气候、降水、土壤条件相挂钩。

秋茶季,若是天气晴朗,茶树就能惬意地进行光合作用。

在温度适中、光照温和的环境下,茶树能够积攒出更多的养分。

相对而言,反而在白露、秋分这样的节气里,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能够给秋白茶带来更多的活力。

气候适宜,风调雨顺,茶树欢喜,产出的白茶自是不赖。

在降水这方面,早秋时,茶树们常常要面临着连绵的秋雨。

更为充沛的雨水滋润着白茶的茶树,细腻而无声。

而仲秋时到晚秋前,空气更为干燥一些,雨也不再像早秋时分那般粘人。

雨水少了,茶树只能缓慢地生长,生出的叶片也就少了许多。

相比于被雨水滋润着的那段日子,内含物质的积累也就少了些。

肥沃的土壤,也是影响秋白茶品质的一大要素。

无论是哪个节气,高山茶园里的肥沃土壤都能供给茶树优质的养分。

反观平地茶园,土壤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优质;

假设让平地茶园产出的寒露茶,与高山茶园产出的白露茶相对比;

依旧会是高山茶园的白露茶,占据上分。

环境质量的优异与否,才是决定茶青质量好坏的最关键因素。

只论节气,未免还是片面了一些。

《4》

节气越靠后,能采到的茶越稀少,所以品质就越好吗?

并不是。

采摘节气靠前的茶,与采摘节气靠后的那批茶,在品质上的对比,并不能以产量为依据。

这位茶友的这番提问,大致是因着白露前后产出的白茶产量大,而寒露时分能采的茶极为稀少。

采到的茶越少,那么也就越珍贵。

理所当然地认为,越珍贵的茶,必然是品质越好的茶。

因此,衍生而出寒露茶的品质要高于白露茶的说法。

事实上,寒露茶与霜降茶的珍贵,大多是贵在稀少这一特性上。

能采到的茶本身就少,能够合乎产茶标准,顺利产出成为白茶的茶青更是稀少。

可要说寒露茶与白露茶的品质能否比出个高低,村姑陈认为,并不具有可比性。

按理来说,要想比一比茶叶的品质,应该是同一节气产出的茶一较高下。

比如,都是白露节气的茶,这一款与那一款,哪个品质好,冲泡过后的对比性才更强。

谁的花香弱,谁的品质差,一喝便知,这样的比较,才具有意义。

而不同节气产出的茶,口感、香气、滋味,本就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长处,怎能一同比较?

白露寿眉,花香浓郁无比,汤感内质丰富醇厚,宛如琼浆玉液一般。

喝下一杯,丝丝甜蜜便涌上舌尖。

而寒露寿眉,香气则是清冷的,带着沉郁的竹香和娓娓的花香。

汤水中泛着淡淡的木质香,有一种穿越松柏之间的畅意之感。

两款寿眉,滋味各不相同,要说谁更好,只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5》

采摘节气越靠后,采到的秋白茶更为稀少,这话不假。

但要说采摘节气靠前的白露茶,不如这些更为珍稀的白茶,村姑陈必然不认同。

白露茶的滋味,是徜徉在花海,荡漾在蜜香中,甜馥芬芳,稠滑鲜爽的。

每一款秋白茶, 都各有各的韵味,独领风骚于轻柔秋日中。

今年的秋白茶,也将踏着轻盈的步子来临,静候各位看官的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布于 2025-07-30 23:27
收藏
1
上一篇:贵州,多地春意盎然,采茶旺季拉开序幕 下一篇:“@福鼎人,近期采茶千万警惕这些隐患??”